北京中学2017年·春·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之西行漫记(5)——见证·大漠传奇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5-18 21:17
2017年5月12日,北京中学阅历课程西北行接近了尾声。今天的行程十分紧凑,在太阳升起之前我们赶到鸣沙山观日出、骑骆驼、滑沙坡;在月牙泉举行了以猜谜为主的知识竞赛。下午我们前往了敦煌的艺术明珠宝地——莫高窟,接受艺术的熏陶,见证大漠的传奇,为西北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晚上,我们踏上了从柳园火车站前往北京西的火车,将在火车上度过漫长的20小时的车程。

 驻足大漠

王沐青

天刚蒙蒙亮,整个苍穹那样静,我们来到鸣沙山,月亮还挂在远处的沙丘上。乍看,远处沙丘的线条清晰流畅,被月光照耀着的那面比背面明亮很多。仔细看,它们就像一个个沙黄色的三角体,让人不太相信这是大自然的产物。

穿好鞋套,我们坐上成队的骆驼,同学们大多对这种动物表示恐惧,尤其是骆驼站起和跪下的时候。谁能想象到这小山一样的动物在行进的过程中如此憨厚温顺,恐惧也就慢慢释然了。所有人都不再双手紧握着驼峰上的把手,而是轻松地随着骆驼的步子颠儿着。

金黄色耀眼的太阳很快就从山丘后跳了出来,迎面吹来的微风也渐渐有了暖意。我们来到了一座沙丘的脚下,起初大家都不以为然。但在沙漠中走路多少都会陷下去一点儿,爬起来十分费力。急于登顶的同学们脚下的力量越来越大,身体上下摆动的幅度也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慢。临近山顶,沙子愈是松软,走一步会往下滑半步,以多大的力踩上去似乎就有多大的力在把我往下拽。但我还不能停下脚步,因为站在那里不一会儿整个小腿就都会陷到沙子里。

        经过漫长的“搏斗”之后,同学们大多都到达了山顶——筋疲力尽地大口喘息着。要是早点想到余秋雨先生的“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就不必徒费那么多的力气与自己的急躁心交战了。

        我想我大概明白为什么选择在海边、山底、小城中居住的人们那么多,而在沙漠中生活的人那么少,不止是因为自然环境恶劣,更是因为沙漠不适合急功近利的人们居住,它会慢慢地榨干人们的急躁,直到人们最终懂得接受与耐心。

 

日出·骆驼·丝绸之路

张艺轩

       当天边还没有一丝金黄时,我们已经来到鸣沙山。远处的沙丘连绵不断,只见一队骆驼被牵着缓缓向上,慢慢消失在沙丘的背面。我们跟着工作人员走,走进了悠闲等待着的骆驼群,骆驼们一个接着一个跪着,眼睛被厚厚的睫毛遮着。最有趣的是骆驼的嘴,不是在不断左一下右一下地咀嚼着,就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慈祥”的微笑。等工作人员一拉缰绳,一队六只牵在一起的骆驼纷纷起身,坐在上面好像跟坐在海盗船上似的,突然前倾,然后又猛然后仰,若不紧紧抓着扶手,肯定会被摔下去。我们骑着骆驼,走在望不见边缘的大沙漠中……

       这时,天边的一缕金光从地平线上射出。不一会儿,我们的队伍走上了沙丘。每走一步,眼前挡着的沙丘矮一点,我们便看到了更大的一片天。等越过山丘,眼前的景象美得像一幅油画。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太阳是个半圆形,像半个鸭蛋。太阳发散出千万道金光,土黄色的沙漠顿时被镀了一层金。我们骑着骆驼的影子映在沙地上,被拉得特别长。天是金、金黄、黄、深蓝、蔚蓝、湛蓝、淡蓝、青蓝……我们看着日出,像是看一场大自然早已安排好的表演,那么自然又迷人。阳光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我的骆驼不禁发出一声声厚重的鼻息,像是在感叹眼前神奇的景象——它即便是在这沙漠中走了很多年,每次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日出,不一样的精彩。

       千年前的西汉,汉武帝遣一队人马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负着丝绸香料走在沙漠里,前往未知的西域。如今,沙漠中的贸易来往早已被代替,但是沙漠风光无限。从千年前的商人到今天的游客,每一个人都被深深地震撼,深深地感动。哪怕时代变迁,丝绸之路的文化依旧留在茫茫沙漠中,在甘肃,在鸣沙山。我们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也感谢丝绸之路留给后人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也许在未来,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日出,骑着骆驼,在沙漠中感叹历史,感叹大漠风光。在漫漫黄沙中,还能听到驼铃声悠扬……

 宗教与艺术的震撼

蒋芊蔚 

       平凡的世界,总可以创造出一些不平凡,一座荒山,可以只是一座荒山,也可以被染上宗教与艺术的色彩,它就是敦煌的莫高窟。

       远观莫高窟,一层一层的石窟小楼整齐地排列着。走进洞窟,里面没有电灯,只有从洞口射进来的一丝亮光。打着手电,正前方是端坐的一尊佛像,他目光安详,左手搭在膝上,右手放在胸前。在他的周围,还有两位站立的菩萨。洞窟里的四壁和顶上画着精致的壁画,虽然经过了历朝历代的洗礼,却依然能够清除地看出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栩栩如生。石窟中的地面也很有特点,每一块砖上都刻着一朵莲花,是神圣的象征。

我们每走进每一个洞窟,都像来到了佛国世界。现实中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但只要一来到这里,所有的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平静和美好。这些佛国造像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们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人们,引导着人们的精神发展。我想这大概就是宗教的力量,它可以把人们从痛苦中解救,鼓起勇气面对崭新的未来。也正是有了如此深刻的内涵,这些艺术作品才会更加精彩。

       莫高窟共有七百多个窟,我们欣赏的只是一点皮毛,还有很多洞窟也隐藏着如此美丽的作品。但是很可惜,我们也曾一度衰落,因为迂腐的思想和行动丢失了这些宝贵的财产,使珍贵的两万多件文物都流失海外。今天,当我们看到这些文物被损坏的痕迹时,内心十分沉重与惋惜。但幸运的是,我们终究还是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从惨痛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尽力保护好这些文物。

       可以说,莫高窟的传承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艰辛,但是它始终有一颗平静的心,如此沉着地熬过一次又一次的劫难,得以重新展示它的伟大。

       每一次看莫高窟,我都会感到深深的震撼。那些造像,就在这一个个洞窟中静静地立着,记载着历史,散发着宗教与艺术灿灿光辉。 


月牙泉

包尔康 

千里黄沙路漫漫,一潭清泉水潺潺。

沙海茫茫终不掩,旱漠年年永不干。

星草蒙络烁波澜,铁鱼戏水鼓浪欢。

今夜与君饮月泉,明朝送我赴玉关!

清平乐·鸣沙山

包尔康

鸣沙亘古,

响彻丝绸路。

抚沙吟声若丝竹,

遥山回响难住。

晓风轻扬四处,

波纡萦回翕乎。

妙音入耳踌躇,

斜阳独倚日暮。

图片来源    包尔康   陈昭

绘画来源    包尔康

指导教师    徐梦莹

 

" type="hidden">
  • 分享到: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