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2017·春·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之江南行(5)——天一风雅引众游,吴越烟雨送客归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5-18 21:33
天一阁,书香满芳庭,青苔覆古树。博物馆,文物说历史,风俗展民情。江南行第五天,又是烟雨迷离,此地一别,吴越风雅远去。点滴笔墨,怎能语尽江南美?北中游子,俱怀逸兴壮思飞!

晨游天一阁

李苏骜

清晨,吃过丰盛的早饭,我们开启了最后一天的游学之旅。

我们先去了天一阁,听导游说,天一阁是个藏书楼,天一阁的名字,来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的说法。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隐患,而水可以克火,所以藏书楼便取名“天一阁”。这个名字代表了主人范钦对这个藏满古籍的楼阁免于火灾的希望。

进入天一阁的大门,我们先看见了藏书楼的创建者——范钦的雕塑,范钦最大官职做到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他很喜欢看书,到各地为官期间,借着自己的官位,借来各种古籍,亲自抄写,解甲归田后,把这些抄来的古籍集中放进了天一阁。天一阁的古籍多是地方志和登科录。虽然有很多都是范钦自己抄写的,但还有很多是后来各代藏书家捐赠的,而且还有人捐赠了很多珍贵的碑文。这些人对书的热爱胜过对财富的占有,我心里对他们产生了敬佩。



天一阁既然有着丰富的古籍,那么也一定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措施。首先,为保护藏书,范家人制定了很多规矩,如“烟酒切忌登楼”,不许外姓人进入,不许女性进入,不许将书拿出阁外,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大家都同意聚到一起才能开锁。其次,天一阁连着范家住所,一旦有情况,范家的人就可以立刻进入天一阁处理。在天一阁的门前,开凿了一个人工水池,这个水池里的水连着外面的月湖,只要天一阁着火,那里的人就可以立刻取水池里的水去灭火,因为是活水,所以“取之而不尽,用之而不竭”。

关于天一阁严格的保护措施,还有一个凄凉无比的爱情故事。有位叫钱绣芸的才女,喜爱读书,当她听说范家有一个藏书万卷的天一阁时,就让自己的亲戚知府大人做媒,把自己嫁进了范家。当她向她的丈夫提出要去天一阁看书时,她的丈夫却告诉她,女子不可进入天一阁。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把钱绣芸对天一阁里古籍的向往全部劈断,以致于她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她向她丈夫提出死后要葬在天一阁东面。为了纪念钱绣芸,范钦的后代在天一池旁边的假山上立了一块“美人照镜”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一阁的保护措施的确非常严格,就是范家公子的妻子也不能入内读书,这也奠定了天一阁人祸很少的基础。

虽然天一阁的保护措施很完善,在历史上不曾发生过火灾,但还是避免不了一些事故。有一个特别厉害的盗贼,偷偷潜入天一阁,藏于房梁之上,白天不出声,饿了以大枣充饥,晚上悄悄活动,在外面小船的接应下,他几乎把天一阁的一半珍贵书籍给偷走了。这些书籍,有的卖给书店,有的当废纸卖了。虽然范家的后人花重金赎回了一些,但还是损失了很多,这也显现出了范家对藏书的爱护以及在管理上的疏漏。

虽然天一阁有着“外姓人不准进入读书”的家训,但是后来,黄宗羲、袁枚等名家还是进入了天一阁,在书的海洋里畅游。这也算是一种思想的开放了吧!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能做到将书代代相传并且保存相对完好的,恐怕也只有天一阁了!我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对家规的重视,对书籍的爱护,他们把保护天一阁的藏书变为了自己的责任,代代坚持,保有热情。我认为,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像范家人一样,对自己的责任不推卸,克服困难敢担当,这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后来,我们还看了天一阁旁边的很多大宅,有的宅子的主人发明了麻将,有的是皇室贵族,有的爱看戏,搭了个精美的大戏台……这也说明了宁波名人辈出,非常厉害。

吃过午饭,参观完宁波博物馆,我们就踏上了回京的高铁。可我还是对江南的风土人情恋恋不舍,江南,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独一无二的天一阁

李若琪

坐落在月湖的天一阁,是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先生所主持建造的,建于公元1561年,成于1566年,以前是范钦先生的私人藏书处。天一阁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宁波这个城市也好像因为天一阁,染上了许多书香气。

作为一个私人藏书所,天一阁是幸运的,因为它的主人那样注重保护。范先生按“天一生水”之说,给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秉着以水制火的理念,祈求上天的眷顾。他还把钥匙分发给家族许多人,只要一人不开锁,天一阁的门就无法开启。正是这些森严的规定与缜密的规划,保护下了许多历史珍本藏书,使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得以延续。

抛开天一阁的文化价值不说,就单谈天一阁的景,也是独一无二的。天一阁其实与拙政园有些相似,却也不相似。它也是绿叶葱郁,青翠欲滴;浓荫遮天,蔚然深秀。但它却比拙政园多了一抹自然。也许你会问,拙政园不自然吗?我要说的自然,是真真切切不受打扰的意思,拙政园很美,但总有一丝商业气息在里面,而天一阁则是反之,或许就像一位老师无心的感叹一样:这儿没多少人,好静谧,舒服。也许是因为旅游开发不够,也许是因为工作日游人稀少,但天一阁的确如此,像个真正的世外桃源,那样静静地存在于地球之上,让人感慨。

在天一阁,导游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范先生在临终前把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全部藏书。老大范大冲决定舍弃财产而继承父亲的藏书事业,并立誓“代不分书,书不出阁”,担负起守护藏书楼的重任,他放弃了白银万两而选择了书籍,并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他对书的珍视与热爱让后人赞叹,这也算是独一无二的壮举吧。



再见,江南

王怡玮

(一)万卷藏书多不见

上午,我们走进了天一阁,这是亚洲最大的私人藏书楼。我想象中,它不会像那些现代化的书店一般,门口的霓虹灯一闪一闪。它应具有原生态的雅致简朴——安静的人,清晰的书籍,亮度刚刚好的灯光,映着原木书架和桌椅,无限的朴素与独特。

可是我不曾想过它会是如此地“朴素”与“独特”。

别具韵味的江南园林中,碧水绿树围绕着的一栋两层建筑,在阴阴苍穹笼罩下,绵绵小雨滋润中,别有一番神秘与古朴。乍一看,那在潮湿雨意围绕中的灰黑色的古旧建筑,散发出郁郁的阴森和寒冷,像是居住过冤魂的古楼。近看,古老匾额上的大字方正挺拔,屋檐飞翘的建筑在灰黑中更见岁月的沧桑,且透出厚重而又灵动的韵味。

天一阁,这座比想象中更朴素的小楼,经过几个世纪的保护与填充,名气愈加响亮。众多知名收藏家在去世后,其家属无私地捐赠了他们的藏书,所以天一阁的书籍也越来越多。而因为时代的变迁,那些原本存有缺陷的规定也已经废除,绝不会再次出现钱绣芸的悲剧。

有专门一个展馆为我们展示了几本书,都是由范氏家族抄录、收藏的珍贵书籍,字迹分明,各自不同,有的娟秀清雅,有的舒展豪放,有的端正明朗……很多地方志和登科录早已因为岁月变迁和种种原因而消失不见,不知流落何方,但有幸保留的部分书籍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依据与帮助。

除了天一阁和范家的传奇故事,陈家、秦家的院子也十分有趣,那里有康王赵构许下的“王妃之约”,数量众多、风靡全国的麻将,因为颜料而一夜暴富的秦安居建立的支祠……

范家的万卷藏书无缘目睹,周围的精美建筑却历历在目,它们像活的书籍,记录着消逝的繁华。


(二)归途

离开天一阁,我们又参观了宁波博物馆,这里分为历史和民俗两部分,从导游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了很多知识。之后,吃过午餐,我们便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坐上高铁,我看着江南就这样随风消失在我的身后,原本该有一串脚印的地上空无一物。我不曾给江南留下印记,可它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一句千古流传的“最忆是杭州”,却该是“最忆是江南”。别了,彩色的江南,向那五天中的自己挥手告别,恍惚间,竟隐隐懂了徐志摩的心——作别西天的云彩。

江南的艳色,在眸中渐渐逝去。不论是送别的人,还是别离的人,不论是去的人,还是留的人,心中不是不舍故土,就是不舍离去。送别的人,眼眸咽下了担忧,亦是咽下了一肚子牵挂。离别的人,不舍咽下了语言,亦是咽下了安慰与情意。而我们别了江南,别了绵绵细雨,别了幽幽清风,别了亭台楼阁,别了绿意葱茏。向你道别后,生活又该翻开新的篇章了。

我并非不喜欢我的故土北京,只是那里复杂麻烦,生活节奏快,让人内心烦忧。而江南,有返璞归真的能力,能让世界变得很小,小到似乎天地间只有我一个人,能让生活变得简单,简单到呼吸都变得舒畅。试问:有何人能在鳞次栉比的楼房中寻得“楼成溪山深照映”、“楼船蹙沓波浪惊”的轻盈快乐呢?

乘风北上,车窗外清澈的水像是天的镜子。天是复杂的,而最清的水能映出它最单纯的样子,水中的天是纯的,只有一种极简单的白,像是初生的婴儿,像是童稚的孩童,像是不谙世事的女子,像是淡定了的老人……

不觉到了北京,在高楼中,还能否找到这么清的水,在夜色中,还能否映出这么纯的天呢?



边走边思

秦翔宇

今天是我们江南游学的最后一天,我心中既有对这片土地和文化的不舍,也有对归去的向往。我既想赶快完成游学任务,回到家里进行一次舒适的睡眠,又非常热爱江南的文化,想在这儿多停留几天。就这样,我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开始了最后一天的游学。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位于宁波的两个景点,天一阁和宁波博物馆。天一阁是古代最大的私人藏书屋,文化气息非常浓郁。宁波博物馆则是囊括了从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直到民国时期的藏品,从时间上大大丰富了展品的数量与种类。

我们首先来到了天一阁,在导游的讲解中,一个细节吸引了我的注意。范钦作为天一阁的主人,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规则,例如,“不允许外姓人进入”“不允许女性进入”等,很多人对这些规则进行了批判,觉得它们妨碍了知识的传播,让书的存在失去了意义。

我认为范钦的做法并不是一无是处,虽然显得有一些不公平或极端,但是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减少书籍被翻阅的次数,减少图书的磨损,提升书籍的寿命。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更优于直接开放。

反对范钦的人理由也很充分。从人权角度讲,范钦的这种行为限制了很多人看书的自由,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每本书籍的平均阅读人数会下降,变相地降低了书籍的价值。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通过各自的理由,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判断一个方案的优劣,要用全面而辩证的眼光看待,从不同方面进行仔细分析,切不可以偏概全,妄下结论。

我们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就是宁波博物馆,带着一些伤感,我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宁波博物馆的展品琳琅满目,其中,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就是制陶工艺。从那黏糊而丑陋的一团陶泥,到器型圆润饱满的陶器,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实际上,是要经历数道复杂的工序,如塑形、拉胚、烧制等。每一道工序都不是十分容易的,而且很有可能出现错误,导致最终制成的陶器散架或是出现裂纹。只有熟练掌握所有工序,才能够真正烧出一件完整而精美的陶器。看似简单的陶器,想要做的完美,其实并不容易。这说明了,任何事情,勉强完成是容易的,但是想要做到完美,绝非易事。所以,我们需要在每件事情上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并且精通该技术,这样才能够做好。

 

最后一次

布澍

宁波博物馆,是本次阅历课程的最后一站。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宁波地名的来历。

明朝之前,宁波本来叫“明州”,但到了明朝,明州和国名重名,所以必须要改。于是,有个叫做单仲友的人给明太祖朱元璋提了一个建议,让他为明州改个名字。因为宁波境内有个叫“定海”的县,朱元璋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所以“明州”就正式更名为“宁波”了。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某些思想并不科学,一个地方,只因为避国号之讳就要改名,而且新改个名字还要说出好听的寓意让人高兴。有美好的期待无可厚非,但是,把这种期待与迷信牵扯到一起,就显得太唯心了。

参观完最后一个博物馆,吃过最后一次午饭,最后一次坐上大巴车,我们结束了江南的行程,踏上了回程之路。回想着今天发生的无数个最后一次,心里变得越发沉重,胸口好像堵了一块大石头,我真想继续留在这里啊。

这时,耳机中播出了这样的歌词:Chasing the years of my life,15 there's still time for you(当我和生命和时间赛着跑,15岁呀,你还有好多好多时间)……

是啊,生命和时间暂时还不可能停止,我们只能大步迈向前方,无法回头。如果一直沉迷在过去的生活中,我们就只能被现在所淘汰,沉入无底深渊。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停滞不前,能做到的只有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并在结束之后勇敢地向着将来大步前进。

相别·江南

李婉琪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这点,我深信不疑。所以,江南,祝你一切安好。

这是我在江南度过的最后一天,眷恋、不舍、悲伤,这些情绪交杂着、碰撞着,出现在我的心中,但我坚信,我只需要享受这仅剩的时光,在以后的梦中仔细回味这几天的美好,怀着憧憬与感恩的心再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就可以了。

天一阁是今天要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由官员范钦主持建造。藏书处摆放着古籍与书案,书香醇厚,环境清幽,走进其中,就被扑面而来的朴实气息所震撼,其中假山、池塘、亭台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林木与古色古香的楼阁相照应,映射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我一一走过所有楼阁,每一个屋子里,大气的陈设与木质家具呈现出一幅美丽画卷。许许多多纸页已经发黄的书籍安静地摆放在那里,这些图书能被保存得如此完好,有许多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管理措施十分严格,任何外姓人或女性都不允许进入。第二,进入天一阁时,不许携带任何火种之类的东西,防止人为起火。阁前有由月湖引来的活水,一旦不小心发生火灾,就能立刻扑灭。第三,“书中夹芸草,橱下放英石。”芸草,是一种香草,也是芳香防蛀的利器,百度里对它的注解是“七里香”。英石,据现代科技分析,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易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置于书橱中可以防潮。清代学者袁枚,就曾称赞过这两大神器:“久闻天一阁藏书,英石芸草辟蠹鱼。”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啊!为了保护自己的藏书,竟然冥思苦想出这么多的方法。这值得我们学习。

一上午的时光飞逝,终于到了与江南分别的时候,五天满满的回忆最后凝成一张回家的车票,将爱守护,也许我以后再也不会怀着同样的心情,与同样的人,走过这条同样的路,但我总会在某一个惬意的下午,坐在窗边沐浴阳光,微笑着在心中走过江南的千山万水,忆起与你们在一起的时光,这些足矣。

水乡悠悠。

江南,再见。



回味

王帅婷

今天是阅历课程的第五天了,马上就要回家了,我也算是做一个总结吧。

我们参观了整个江南的著名景点,无论是拙政园带给我们满眼的美景,还是乌镇美味的小吃,或是手工的趣味,刀剪剑的文化的追溯,都让我们兴奋。无论是从书中走向现实的鲁迅故居,兰亭里的诗会和书法体验,还是天一阁,宁波博物馆,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即便是因为场内很黑导致我害怕的河姆渡博物馆,也让我感到了文化的魅力。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游遍各地的机会。感谢他们对我们安全的保障,对我们健康的监督,以及,给我们普及的知识。

同时,我也要感谢那些服务组的同学们。记得有一位同学,因为身为小导游,需要给大家举旗,但是有一天,她肚子疼了一整天,我们都跟她说去休息,别举旗了,但她依然坚持,并在车上进行讲解。生活服务组的同学们也非常辛苦,每天要查房,还要随时清点人数,随时查看我们有没有落下的东西,真心向他们致敬。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是啊,宴席就是那么短,可是,散了之后,它的乐趣可能还会留在我们的心里。其实,游学就五天,却给了我们这么多欢乐,或是说,才五天,十分短暂、无情。

时间永远像流水一样,流得那么不经意,流得那么快,流得那么无情,只是留下了一点点水痕。但是,就这么一点点水痕,就能引起我们很多的回忆。该来的总要来,时间不会停在一瞬间,我们也总要面对别离,就算舍不得,也只能接受,况且,不是还有下一次阅历吗?

再见了,苏州!感谢你带给我的美景;再见了,乌镇!感谢你带给我的美食;再见了,绍兴!感谢你带给我的欢乐;再见了,宁波!感谢你带给我的知识;再见了,江南!

别离

张梓楠

“啪嗒……啪嗒……”淋淋漓漓的小雨在窗外下着,小雨迎来了我们江南行最后一天的旅程——天一阁&宁波博物馆。

早就有所耳闻,宁波的天一阁景色非常美,并且藏书丰富。这座天一阁最先的主人是一位名叫做“范钦”的人。范钦对天一阁的保护非常重视,因为藏书阁最怕的就是火灾,所以,他在天一阁周围都设置了许多水井,以便救火;而他也设置了许许多多的墙,隔开每一块区域,这样可以减少火势的蔓延。因为天一阁,范氏家族名声大噪。范钦为了不让天一阁被毁,规定不许轻易打开天一阁的大门,他的许多子孙都有一把打开天一阁大门的钥匙,但是并不是拥有钥匙便可以随便进出,范钦想到了一个妙招:只要想打开天一阁的大门,都必须征求所有拥有钥匙的人的一致同意,否则不可开门。由此也可以看出,不论是这位主人,还是这个家族,还是尊重天一阁的后人,他们对天一阁的保护都是十分重视的。

 而天一阁不光是一个藏书阁,它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天一阁的景色不亚于拙政园,至少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一条溪水潺潺流淌,水边种植了许许多多的绿树,尤其是这雨后,树上翠绿的叶子在晶莹剔透的水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嫩绿,流水绿树,给天一阁更添了一份文雅。纵横交错的小道与大片绿荫,给这座传奇的藏书阁增添了一份幽静。都说烟雨江南,雨中的天一阁,天与树与书与人,浑然一体,宛如画卷。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要离开这集美丽与文化于一身的天一阁,前往下一个景点:宁波博物馆。宁波博物馆中,导游为我们讲述了许许多多有关宁波的民俗风情以及当地的文化历史,我们也颇有收获。

到了离开的时间了,我们的吴越文化寻根之旅也要结束了,细雨中,一阵风吹来,拢住了过客的思念。我们观赏了拙政园的奇景,欣赏了昆曲的美妙,见证了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之巧妙,体验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魅力。我们游览了乌镇的小桥流水,看到了茅盾的故居,嗅出了三百酒的醇厚,感受了乌镇的民俗风情。我们凭吊了民族英雄岳飞,观赏了西湖的音乐喷泉,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了手工艺品,体验到了动态的课堂。我们参观了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故居,游览了书圣王羲之的兰亭,探寻了几千年前河姆渡人的文化,真切地触摸到了书本中记录的一切。我们还参观了大名鼎鼎的天一阁,颇富民族风情的宁波博物馆,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作别江南。

这次的江南行,让我发现,江南不仅仅是水墨而文雅的江南,同时也是充满辉煌历史和传说的江南,让后人的留恋和难舍的江南!

 

手绘图片:徐卓楠  许瑞宸

照片摄影:王良  文娟  徐云昊

文字编辑:全洪姝

 

" type="hidden">
  • 分享到: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