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2017·夏·青海甘肃科学探索游学之旅(一)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8-08 10:26
731日,北京中学学生开始甘肃-青海科学探索之旅,在为期十天的研学旅行当中,同学们将开展博物学、自然科学、生态学、盐湖科学、支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前两天的活动中,同学们在中科院兰州分院聆听了专家讲座,并且参观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等,我们对中科院兰州分院海纳百川的气度、科技创新的力度和包容世界的精神都非常敬佩。在甘肃省博物馆,我们跟着馆内的讲解员仔细地参观了丝绸之路文明陈列馆和彩陶陈列馆。甘肃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陇原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学习了彩陶技艺从出现到兴盛再到逐渐衰落的过程,领略了古丝路开通的伟大和辉煌,还参观到经典力学范例,也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我们感受到了“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

从甘肃省博出发,我们历经4个小时车程,来到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在讲解老师细致、精彩的介绍下,我们见识了塔尔寺艺术三绝:分别是精巧细腻的壁画、久负盛名的酥油花和繁复奇艳的堆绣。除此之外,还有其别具一格的建筑、富丽堂皇的器具装饰,和佛教博大精深的内涵使同学们流连忘返。 


驰骋戈壁 翱翔西北

刘海天

兰州的地貌独具特色。东边树林阴翳,鸟鸣上下;西边茫茫戈壁,敻不见人。兰州的拉面细而不断,口感筋道。黄河滔滔江水横穿过兰州市区,土黄的江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从中山桥上向下俯视,姜黄色的皮划艇飞速掠过湖面,仿佛像离弦之箭,与江水融为一体。美丽的兰州既有碧水蓝天,又有阴雨绵绵。在细雨下,我们前往甘肃省博物馆。甘肃位于中国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点,这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经济,还使外国文化流入了中原地区。说到丝绸之路,有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张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在外十三年,被匈奴人多次抓走,险些丧命。在他回来后,霍去病率军平定了匈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了纪念张骞出使西域,我们把公元前139年定为了丝绸之路元年。

甘肃省不仅有很丰富的历史,更有丰富的文化。这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铜奔马,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亲自命名为马踏飞燕!这尊高20厘米,宽40厘米,重7公斤的青铜奔马雕像深刻描绘了甘肃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力。作品主要刻画出一匹飞奔的快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奔驰,速度之快超过了飞燕。马头昂首嘶鸣,四蹄呈腾空状,脚下踏着一只飞燕,飞燕扭头盼望,不见飞马的影子。作品合理的运用了力学结构,重量分布很平均,中心就是在那只踏在燕子上的蹄子上,使整个马身矗立在飞燕身上,而不倾倒。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把那么大一匹马的重量分布以及重心都控制在自己想要的地方,可以看出当时的技术十分高超了。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遨游学海,碧波轻柔。我们如快马一般驰骋戈壁之间,畅游于西北之塞,囊括四海,包举宇内。怀着对知识的向往,我们开始了新的旅程。


艺术的流传

于好

甘肃,有着悠久的历史,出土了多种珍贵的文物,是丝绸之路中独具魅力的存在。青海科研行第一站,便是绚丽的甘肃,黄河之水流经这里,带来一幅壮观的景象;美味的当地特色兰州牛肉拉面,带我们体会“舌尖上的中国”。

也许是地处西部,发展相对落后,又处在高原,一直认为甘肃比较偏远而且有一点荒凉,然而这次来到甘肃,发现这是个极具特色的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更使甘肃遍满了古韵文化的气息。除了悠久的历史,吸引我的是甘肃省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彩陶。

各个地方出土的古文物都会有陶器,可最令人惊叹的这甘肃彩陶文化,独一无二,别具一格。线条的变化和表达由难变简,慢慢变得简易,又能体会出精髓。漩涡纹、水波纹、同心圆纹、平行线纹等等,无一不体现着当时人们对美的感受和智慧。颜色浓墨重彩的风格配上变化多样的美丽花纹,也许这就是当时人们喜欢陶器的原因之一吧。母亲河黄河滋润着甘肃的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则在陶器上描绘波浪,河水翻滚的样子,表达出人们对黄河的热爱,也许,黄河也为这里的彩陶赋予了它独特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跟随着朝代的变化,彩陶的模样也随之变化着。彩陶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虽然朝代不同,但同样的彩陶还是一代一代的流传着。这样美的艺术,在智慧的人们手下,彩陶文化一步一步在进化着,从最开始简单的花纹到后来充满深意,美轮美奂;从一个一个碗到最后变成精美的花瓶,还有彩陶人物。彩陶的进步,不仅仅是给人们满足生活上的需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求了。彩陶文化强盛了起来,陶器一步一步变得强盛,辉煌在马家窑时期,推广到世界;然而陶器却又在时代的步伐中被慢慢取代,到了青铜时代,别的陶器都差不多消亡了,只有甘肃省的陶器依旧在散发出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魅力。可不管如何,也终究躲不过历史变迁的命运,渐渐的也被取代了,只留下这些古文物和曾经辉煌的历史。

甘肃的彩陶文化,从古至今,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为我们解读了灿烂的历史,这里彩陶的魅力丝毫没有被时间冲淡,依旧是那样的耀眼……


 塔尔寺的佛道

李苏骜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最让我惊奇的就是塔尔寺的酥油雕塑了,那些雕塑都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而酥油雕塑的制作过程就更加难了,首先要解决的是酥油的可塑性,因为酥油的熔点是0度,所以基本上人一碰到就会化,唯一的解决办法也就是把手的温度降至零度及零度以下,而那些僧人的解决办法也就是把自己的手浸泡在冰水中,以去降低温度,使自己的手接触酥油时酥油不会融化。听导游说,这种技艺十分难学,一些人学了十几二十年才能学会制作酥油雕塑的技术,而且这些人一般都是佛教中人,只有十月十五到正月十五这三个月的时间去做酥油雕塑,而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快地无法想象了,而且那些人还要忍受着手指冻僵的痛苦去专心致志地做酥油雕塑,这不禁让我感叹,对于这些人来说,佛祖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只是为了他们的宗教,这也正是应了导游说的一句话有宗教的人是有目标,信仰,为之努力奋斗的理由的,而没有宗教的人是没有信仰,没有位置奋斗的目标的,可以说那些人是游离的状态,并没有真正的一个目标。”

相比藏传佛教,我们大乘佛教的护法是慈善的,讲究以善待人用善意感化他人,而藏传佛教的护法则是面目狰狞,张牙舞爪,讲究以恶报恶主要是因为当感化不了时,就要降服别的人。我觉得,各个教派有他们的信仰,理由,所以我们还是尊重他们为好,毕竟谁心里没个呢?而其中走令我感触的就是导游说的那番话我希望你们可以遵循这六个字感恩、珍惜、包容,你们的长辈总有一天会离开你们,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把自己最不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们,应该展现给他们的,是健康、孝顺、感恩、理解人。导游的这番话就是做人的道理与智慧。


寺想

范欣馨

塔尔寺的参观令人惊艳,是与自己身、心、灵连接的一次奇妙旅程。

在这里,我知道了仓央嘉措——因为他是会写诗的达赖而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也是第一次知晓了宗喀巴大师的伟大。

从未想过,天妒英才会是如此鲜明;从未想过,礼制的束缚会如此残忍。若仓央嘉措没有住进布达拉宫,又怎会有那些痛苦凄美的诗词?若没有宗喀巴五年不归的决心,又怎会有藏传佛教如此圣洁的光芒?

信仰真是件奇怪的东西。明明只是一个人用来约束自己,寄托灵魂的港湾,却偏偏会惹出这许多尘世权力斗争的纷纷扰扰。

无所谓小乘与大乘,无所谓这派别那分支,无所谓高低贵贱。

这是我想象中的港湾。

瞿老师讲,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礼佛。没错,这种礼佛,或许才是仓央嘉措夜晚欢歌的理由。“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是悲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悲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这也是悲哀。他在他的诗里,写尽了所有的悲哀,写尽了所有的礼。

港湾成了束缚。

但愿我不会被束缚。

在塔尔寺,最触动和震撼人心的,是这里的信仰。随处可见的信徒行着五体投地礼,他们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落至胸前,膝盖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心无旁骛,面态安详,使我大为感叹。听导游说,他们要嗑完十万个长头。那份对佛的虔诚如太阳光芒一般货真价实。“所有的藏族和蒙古族都信佛。”复杂的礼拜里,藏着人民最纯洁的愿望。

走出寺院,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之心,不同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对于生命的敬畏,这种敬畏是对人们的决心而感到的比对大自然更深的敬畏,是对于诚的敬畏。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改变命运,信仰塑造品格,信仰铸就忠诚,信仰净化心灵,信仰支撑我们坚定,信仰促使我们顽强,靠信仰实现梦想,谱写出人生的壮美诗章。


塔尔寺参佛

屈元博

曜日藏天际,何人泪化霖?

山头云罩碧,水上草出粼。

石彩犹星布,佛金似圣临。

心初常不改,恩在意中吟。


" type="hidden">
  • 分享到: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