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日记摘编:
自由生长
九年级 孟荟远
去过意大利的人应该知道,意大利可以说除了主旋律里的慵懒就再无其他了,那么也许除了盎然,长白山森林也再无其他了。它不同于峨眉的秀丽多姿,大兴安岭的一望无际,长白森林的生机藏在脚下所踏的飒飒落叶、白菇、嫩芽、青虫与落叶松中……
今天是进入森林放置红外摄影机的日子。我们跟随着动物学家朴教授,扶着带水滴的松树进入森林。这种松叫红松,红松子一直以来是黑熊、野猪等动物争相竞争的主要食物,也是花栗鼠、松鼠们必需的储备品,它们总会找到隐秘的地方藏起美味的松子。我们按朴老师的指导,在一棵倒木前驻足,并最终在附近一颗低矮红松的50cm处绑好相机。抚摸着自然生长的树纹,仿佛感知整片大地的灵性。花栗鼠藏起的松果为红松传播种子,使下一棵红松生长,倒木逐渐在雨天雪夜成为微生物与昆虫的温床,野猪长大后会褪去小时候花色条纹保护色…你知道吧?就像世界总会拿一个白天去代替另一个白天,一个更适应的物种替代另一物种。这个世界不是亘古不变的,但没人真正知道是谁铺下了一个怎样的底谱在上面一点点更换新内容。我们一个接一个踩着青苔沙石走出森林。你猜,明天会有什么新事情发生?我们的相机又会拍到什么?我们一起期待着。
坐进回程巴士,驶过森林,你不会清楚,是不是有一只无辜的动物倒在车前的血泊之中。这是关于公路致死动物的课题。人类修好公路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却没想到在我们物质化极大发展的同时也会导致很多无名生灵的死亡。在路旁草丛中坐下,按着计数器记录着一辆辆来往匆匆的汽车,心里默默计算的汽车行驶的速度,更担心这瞬间的路程上会不会又有些许的生命意外身亡呢?千百年来我们都似乎在各种言论中感谢着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也曾在课本中与西雅图酋长共同慨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宣言。可是人类现在所做的终归违背了曾经的诺言,自从千万年前的第一个生物出现,生物链与弱肉强食就是隐藏的规则。想要安宁那你变成云吧,可聚可散漂泊不定,我多希望所有的生灵也都可以像云那般自由生长。明明是如此有灵性的地方,万物却要遵循前人留下的规则才能存有自己一席之地。人们出去旅游,看到飘渺的云海,壮丽的山中奇观会感到由衷的兴奋,是否也是因为心中对万物自由生长的一种期待渴望呢?
让我们共同铭记——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而大地终究不属于人类!
与自然共舞
七年级 赵欣妍
漫步于长白山窸窣惬意的树林,几个人,慢慢的,静静的,风很轻、云很淡。就这样,似要在绿肥红瘦里一直走到时光尽头。
“天人合一”也在其中愈发明显起来——这样的思想和期许是经过了把人与自然区分开来这个认识阶段后,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融合,而我觉得,这是比把人与自然分开的观点更高一级的观点。所以,我很快在长白山的沃野千里中惊喜地发现,我、我们也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我,也有阴天和晴天,也能躺在天空的怀抱里、卧倒在松软湿润的土地上。有狂风暴雨、乌云密布的日子,有风平浪静、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也是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的一部分。
蹲在土地上专注地打量眼前的华盖朵朵(这是一个作家曾经对蘑菇的美称哦),如细心雕磨般光滑无暇,躲到阴凉里,慢慢生长。我也躲到阴凉里,穿着防蚊服,面朝阳光,感受一个小小的蘑菇每日的生活。有花香有露水也能倚靠在高大的树木下沐浴着不算强烈的阳光,这样的生活,重复百遍也必定不会厌烦吧。
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会历历可见。可当我们下午来到丛林制作植物标本时,把纹理细致的叶片满满装了一袋子时,我心生对小小的它们一丝敬畏之情——它们只是整个世界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露在外面的可能被路过的人欣赏夸赞、摘取把玩,藏在阴凉之内的世界很孤寂,可这又有什么?它们依旧努力地伸出头呼吸更清新的空气、沐浴更温暖的阳光,把自己的纹路雕刻的细致入微,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带给这个世界更多的惊喜。原来不需要落尽,依旧能看到生命的脉络,小小的自己,依旧可以追求自己喜爱的东西;小小的自己,和别人有同等重要存在的意义。
于是,恰似一场花开,沁着花香,将心放逐,与这大自然共舞……
次生林
九年级 侯博天
一大早,我们再一次来到了昨天调查动物的那片次生林,今天看又有一些不一样,昨天的太阳十分毒辣,无论走在哪里都是感觉非常的闷热,但是今天经过一场大雨,一反常态竟然感觉十分凉爽,尽管穿着一点都不透气的防蚊服,依然不会让人感到热,更不要说出汗了。
就在这凉爽的天气里,我们就在大森林中寻找着一块又一块的地区,并将其圈出10米*10米的正方形,称之样方,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这种神奇的东西,可以大概的测出这整片森林树木的密度,于是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开始我们不以为然,觉得这项工作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探查一下这里的植物种类,再测一些数据而已嘛,为什么抓紧时间呢?也就在到达我们的那片土地时才发现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
首先这里的地形复杂,真的是接近寸步难行的环境了;我们艰难的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垂直于此十米之外的地方,一点的偏差再加上另一组的偏差就已经不是垂直的了,我们就在调整这个样方花费的时间就长达一个小时,之后就在我认为该容易的时候就又发现了问题。
这里没有精确的工具想要测得数据只能用自己的经验,我们森林经验肯定是没有多少,唯一一位有经验的人还是我们的导师高畅老师,而这里接近原始森林,100平方米的植物物种已是非常丰富的,连高老师也是有2种植物没有辨别出来,但是专家来到这里一下就认出了这些植物,所以我们的经验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其次就是计算经验,但是经过我们的计算之后我们测得的数据,距离老师所得出的数据有着明显的差距,我们认为高达十米的树却仅仅只有六米的高度,令我们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就是计算经验所带来的差距。
我们就在这吃惊的过程中度过了这一上午,但是这一上午收获远比吃惊更多,首先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样方,更知道样方法的一些规则,这在我们以后的生物学习中有着很大的用处,其次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克服了许多的困难,如蚊虫叮咬,能够锻炼我们的忍耐力,逐渐就让我们成为一个越来越好的人。让世界因我更美好,不仅仅是我为别人做了什么,更是我让自己历经环境、生存、学习的挑战后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意义解读!
这便是科研精神
六年级 贾博岩
同往常的行程一样。今天我们再次披上这蓝色、令人感到酷热、却能保护我们不受蚊虫侵扰的防蚊衣,走入栈道。先是踏上泥泞的土路,后是踩在腐烂的树叶上。恶毒的阳光消失了,换之成为绿荫。我们又一次进了野生次森林。
今天要探究的是植物方面的问题,做森林样方的调查。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位面容消瘦却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站在森林边缘大家围拢一圈开始聆听专家的植物研究步骤安排和专业名词讲解,比如胸径、冠幅等等。虽然他的话语中有着比较浓重的东北口音但是大家都挺得十分认真,不敢懈怠。之后我们便跟着这位植物学专家,开始了调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拉好一个100平方米的样方。我们要把尺子拉到10米,围成一个正方形,这应当是最简单不过的任务了,但在森林这种复杂的地面上却变得很难。几乎永远量不准确,但是科学研究是极度严谨的,不能有大概、差不多的想法这是我们此次游学科学探索中最深的感受。终于把样方拉准确了,我们却被真正的难倒了——这里的树种繁多。我们竟认不出前几天多次强调的蒙古栎和紫椴。在为难之际,专家爷爷主动来到我们身边,他简直是火眼金睛,把我们所归属的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都指了出来,什么水榆花楸、长白落叶松都一一道来,刹那间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位专家在森林里呆了多少年啊?做了都少笔记又整理了多少资料啊?』
可是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始,接下来需要填写树的高度。“什么?树的高度?根本看不到顶啊!”我们拿起卷尺试了试,根本够不到树冠,更别说测量了。这时专家爷爷又来了,可谓是救星。专家教授凭借多年的研究经验一眼便看出这棵蒙古栎高6.5米,这颗紫花槭高7米。这样的超能力令我们十分惊叹,没有日复一日地测量、记录,怎么能锻炼出如此神奇的目测能力呢?与此同时,我们对专家教授的敬仰之情越发强烈。这也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研究需要怎样的耐力与记忆力和毅力。
原来我只在报纸和各种书上听说过很多科研专家的严谨、准确、科学、真实、勤劳、不为名利、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等等令人无比仰慕的科研精神。比如在课文中出现的居里夫人,以及各种科学大佬们。不过这次我可是真正的见到了科研专家。他们朴实、低调,严谨、准确。只有真正见过他们并与之亲密接触后,我们才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便是科研精神!”
明天又将有一位真菌学专家与我们见面,期待下一位令我敬仰的教授!
自然中的那些人和事
八年级 张简
在昨天进入森林布设红外相机后,今天我们又来到了同一片森林,不过今天的任务是在森林中设置样方从而探究特定区域内树木各方面特征。一开始是一位植物专家的讲解,因为我在之前看过了树上的资料,所以我自认为基本都明白怎样测量了。但是他的讲解让我知道,我对这片森林了解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他可以张口就估算出一颗树的高度,可以熟练地在林业中运用一些很久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准确地告诉我们每棵树的种类名称。然而其实下午,做植物标本的时候,那位专家更加令一个一个小小的我们瞠目结舌,诺大的林子,上千种植物,他能准确地说出每一种的科属种,丝毫不出差错,于是我旁边有人惊讶地感叹:他可以去参加最强大脑了。这当然是开个玩笑,但是也值得令人思考。
或许,他比一些植物研究者更加熟练,只是因为他每天都会与森林打交道,在森林研究中耗费了许多的时光与精力。自古要想在一方面精通,就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磨练,就算一位貌似平常无奇的研究者,操着一口东北方言,但只要在一方面做到精致——尽管不求极致——也能让人由心敬佩。
当然,森林样方的研究调查也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对于团队合作有很大要求。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件事情绝对不是两三个人可以完成的,要是追求高效,就要求团队力量的壮大与所有人的积极参与。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光是一面就需要两三个人协调完成,而且样方中对于树木的研究更是一点一点磨着我们的耐心---每一棵树都直冲云霄,向着阳光与希望生长与争斗——一些合理的争斗,它们都需要,也都值得的是精确的测量与计算。当然,这只是一百平米的样方,而真正的研究中,那些六百平米甚至更大的样方要比我们所做的这些东西更烦琐,工作也必须比我们做的更细致,那如果这其中缺少了团队合作,大概工作会异常的艰辛吧。
一天都浸在树林中,彷佛身上沾满了自然的气息,有盈盈可爱的飞虫,有润绿光滑的树叶,有生机向上的菌菇。对于这些自然的气息,我不但亲近了许久远离的自然,仍还有其中的人的坚守执着与对自然的热爱,仍还有其中的物的自然之道与对生命的希望。
绿林奇想
六年级 张博
作为城市人我们似乎天天向往走进森林、醉享负离子的日子。然而当你真的融入这里、以此为生活的常态才知道这里绝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和浪漫。今天一整天我们都泡在森林绿海之中,雨后的森林可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尽管穿着防蚊服喷了无数的防蚊液,似乎也不能断绝这些小东西对我们的骚扰,没多久我们各自的脸上、手上就伤痕累累了。上午我们在森林里测量关于树木的一些数据,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一起完成了测量数据任务,下午的主要任务就是制作腊叶标本了。
我们驱车来到位于二道白河镇的长白山美人松公园,初入眼帘的是一片幽幽的葱绿,不过却是不同的绿,这里深那里浅,这里明那里暗,错落别致,又是不同的形状,大小。大部队迈开腿,向林里进发。老师在进林前让我们自己定夺想要选的叶子,后来我们知道正是在路旁的植物们,决定了我们的作品。
林间的路上我们同学熙熙攘攘各自讨论和寻找着需要的标本,都想要最佳状态的叶子,这些叶子也是别有一番趣味,有的是昂着头,花却耷拉着脑袋,有些却是整株植物向阳喷薄,别有生机。『怎么平日在北京的公园没有发现它们这别样的美丽呢?』我在心里暗暗思忖。我选择了几片形状比较像鲨鱼牙齿的叶子,顺带携走了一朵可爱的像蘑古力一样可爱的小蘑菇。
过了一会儿,我们抵达河心上的一座平台,这里看尽了全园的风景,高大的落叶松冲入眼前,老师让我们把刚刚摘下的叶子拿出来,一一告诉我们植物的科属及名称,记得当时有一个同学拿出一片极长极普通的叶子,想试探老师的真功夫,老师想都没想脱口答道:“芦苇科……”
我们只是把叶片敷在机器上,用心地记录每一篇标本的信息包括记录人、产地、什么属什么种。当然不是所有的我们都懂,很大程度上要原来专家前辈的讲解和引导。说来也奇怪看似在手中好不起眼的小树叶,此刻整齐的摆放并贴好标签后就显得那么的可爱和漂亮了。我想生活中真的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心灵吧。突然不知道谁随口一句:『出自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刹那间这番美景也让我迸发出了诗歌的灵感,随后献出自己的拙作,供大家评判!
浅题白河
寒水随燕步履南,树影刹那随烟去。
挚君身在陋居西,卧看秋雨浸芦薪。
昨夜灯油始至干,去年泪痕今犹在。
愁酒一杯梦千载,依稀残国断书里。
青山灵雅水更幽,黔南闽鸭齐日落。
古村须树诗不改,万里江淮千里凌。
走进自然,探索倒木
六年级 刘人玮
2017年8月4日,是我们在长白山的第5天,这一天我们都在丛林中活动,有采集并制作标本的活动和做样方的活动,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研究课题:地下森林里倒木的形成原因及对其所在地的益处。
在地下森林中有很多倒木,但它们为什么会倒呢?又会对那里的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组,于是我们就决定拿这个问题为课题的切入点,设计了这个课题。
其一,长白山是一个休眠火山,它曾经的喷发产生了大量火山灰,火山灰使得土壤非常肥沃,地下森林正好在火山附近,那里的树木的根不需要扎得太深就能吸收足够的养分,这就成为了倒木形成的原因之一;其二长白山的土多为白浆土,营养也不亚于火山灰,所以树木都非常容易汲取养分;其三,长白山真菌和小动物多,它们使树根腐烂,树没了树根必然变成倒木;其四,树木因为肥沃的泥土长得高大,一刮风受力面积就很大,很容易被吹倒;其五,长白山顶海拔较高,风比较大,地下森林是一个由南向北越来越低的沟谷,风会越来越大,树根不深、冠大,自然容易被吹倒。
万事有利必有弊,这倒木也必然有好处。于是我们决定问问专家。“老师,您知道倒木会对地下森林产生什么影响吗?”专家回答我们说:“地下森林中小型啮齿类动物非常多,倒木会给它们提供避难所和住所;到了冬天还可以帮助小型动物过雪地,也可以提供大型动物的食物;而且倒木腐烂后,会增加泥土的养分,更容易树木生长。”
从科学的角度,倒木为生物圈更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奉献精神。倒木用自己的生命为小型动物的安全、大型动物的食物提供了保障,也为土壤中的植物提供了更多的养分,甚至为人类提供了真菌和苔藓的研究资源。在人类社会上,有多少人能牺牲自己去奉献他人,不求回报只为让别人更好。其实在某些方面,我们人类还不如树,奉献精神人人都会少,但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虽然不必牺牲自己的性命,但只要我们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奉献他人,让世界因我、因我们而更美好!
沁园春·飨学
七年级 徐翊飞
路亦无尘,行亦无疲,山亦无恭。抚白杨木蹄,无他碧枞;延路车疾,有我耳轰。有无尸名,执笔手中,踏泥路站数录重。平洋回东,有长白绵去,别是情种。
蚊衣彩菇枯荭,步隙随石土足沙痛。看复植倒木,细细研究,千虫汗雨,不扰学童。难道飞刃,还恨书空,不许行中与学融?去时甚,今科技英才,还看北中。
致敬,科学工作者
七年级 秦贝乐
同样曲折的林间木栈,同样泥泞的土质道路,同样危险密布却充满新奇事物的原始森林,不同的是我们丝毫没有前两天进入森林时的烦躁与厌恶,一部分原因是刚刚下过一场小雨,不同于前两天的炎热,但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对于采摘真菌的向往。
真菌扫描仪——眼睛,在勤劳的工作,搜索一切视野范围内的真菌;真菌收割机——双手,在不断地采摘,把一切发现的真菌全部连根拔起收入袋中。不管颜色是黄的、红的还是白的,不管伞盖是圆的、平的还是尖的,不管生场地是腐木、落叶还是树干上,统统都逃不掉。这样的势头仿佛是要把原始森林中所有的真菌全部采尽,我们忙得不亦乐乎,对采摘真菌充满了热情与信心。可不一会儿,汗珠便涌了出来,我们身上变得黏糊糊的,而林中逐渐升高的气温也把疲惫与暴脾气勾了出来。我采摘真菌的速度越来越慢,眼睛好像也不灵了似的,发现的真菌远远低于原先的量,且大部分找到的都是无毒的真菌,因此上面爬满了小虫,与此同时,我烦躁的心又来了个火上浇油,因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真菌都因为几近被磨灭的耐心而断折了。很热,很烦,这是我当时的唯一感受,时间快到时,又险些找不到出去的路。
但当真菌学专家站在我们面前如数家珍似地一一给我们介绍各种我们采到的真菌的名字与相关的详细信息时,不吃惊绝对是假的。没有事先的演习与排练,专家的实力是绝绝对对毫无遮挡地摆在那里的。每见到一种真菌,专家就能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们它的所有“身份”,比如有毒无毒,是哪科哪属哪种,肯定的语气,有神的眼睛,沧桑的面容,无一不在向我们骄傲地说着专家自身对真菌了解的全面与具体深入。但到达如今这个程度不难想象专家曾经付出过的艰辛与努力。也许他曾经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阅读菌类介绍手册,也许他曾经不管风吹雨打每天坚持进入森林观察菌类生长情况,也许他曾经呕心沥血搜集材料验证事实为完成科学研究报告,也许……科学工作者总是那么默默无闻地站在一切光鲜的背后,不畏人类未探索过区域的危险,倾尽一生只为探索解决有关人类的各种问题,不管大小。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总会有一群支持他的人,而人类文明社会的构成,科学工作者便是那最大最重要的支柱。正是因为他们的智慧、勤劳、耐心与无私,人类社会才得以越来越美好,人们的生活才得以如此安详幸福。向科学工作者致敬!
在课题中感受兴趣的力量
——写在真菌课题研究的日子
八年级 吴柏葳
今天是聚焦课题研究—真菌的一天。
穿上不厚不薄的防蚊服,一会儿就已经满身大汗,我们背着书包,拿着相机又一次踏入了原始森林。
今天晚上就要开题汇报了,而我们的课题需要设置样方进行采样,并且要有至少五个样方的设置与采集,工作量十分巨大,并且有一定的技术性。第一次如此『真枪实弹』的做研究,对我们小组的确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但我懂得在挑战面前的抱怨是永远没用的,唯有面对、去做、寻找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硬道理。所以我们在进入森林前就有计划的向专业老师询问真菌研究需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研究问题。进入森林后就就近开始设置第一个样方。我们选择设置正方形5米乘5米面积的样方,我们需要用皮尺在周围的几棵树上捆绑形成正方形,在此区域内数植物,以及真菌的数量并记录在表格中。在第一个样方里我们发现了数蘑菇和树木的方法,两边推进在中间截止。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数伴随着次生森林中的潮湿、阴暗、泥泞和沟沟坎坎却显得并非顺利了。我们一直穿着防蚊服,蹲下站起,站起蹲下,识树捡蘑,随时记录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加上蚊虫的骚扰顿觉浑身上下又痒又黏,不能自己。平生第一次如此深刻切身体会到了做科学研究的艰苦和坚韧,不觉也有了小小的收获喜悦也涌上了心头,心想:『原来这看似高不可攀的科学研究,只要自己踏踏实实选对方向的做起来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呢!』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组另外两个组员的表现一直感染着我。他们就是李天祚和潘硕两位同学。他们对于课题研究的热情让我感到惊讶。虽说我们三个人是一组的,但我知道我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这两位同学从一开始就乐此不疲、兴致盎然。他们一直在摘蘑菇,并且其中的一位做了表格,不仅在样方中到处记录,询问老师,而且在研究过后还会在森林里到处走动,看到新鲜的虫子,没见过的植物等,遇到问题都会询问专家老师。对于他们俩来说,进入森林,开展这个课题早已不仅仅是在真菌这个课题范围内学习,而是以课题内容为主题,森林为大背景进行的广义学习。研究过程中他们从不觉得累,而是瞪着大眼睛伸直脖子去听,理解专家的讲解,似乎这天地间只有彼此的交流与沟通,什么都可以忽略不见了!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力与劲头简直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吧。而这一切的来源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老师——兴趣所致!
人的一生也许要做很多事情,但是从兴趣出发并最终以此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与目标的努力一定会伴随着风雨最终迎来绚丽的彩虹!
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会把我拽到怀里,告诉我,别怕,有我在。
————题记
《百字令*云雨归途》
七年级 谢佳
书
研读
方得悟
聊胜于无
临雨生难处
泥泞坎坷何故
菌难辨毒复有误
风云再起未至归路
唯留人影萦绕梦苦楚
祈愿庭前共看云卷云舒
语声朗朗昏黄照夜幕
若此生冥冥终有数
只念此缘起回路
左有绿藤缠足
右猛虎拦途
却念余吾
未撤步
还复
初
译:
长白这本书,研读了这么久终于要找到答案了,但哪怕不明白,有了这段经历,也聊胜于无不是么?
今天进入混交林时,刚刚下过雨,增加了不少难度,路上泥泞不堪,步履艰难,而菌种的毒性又太过于难辨,网上说的太多不准确。还没出林子便又开始下雨,心情也是灰暗的。
无数次入梦的人似乎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温言软语让我的眼睛不觉酸涩。多希望能和她安静地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云谈天说地,但此时耳边响着的是同学们答辩的声音,自信而有力。
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夜幕,如果所有的事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这条路啊,哪怕途中有缠脚的藤蔓和拦路的猛兽,只要尽头是你,我便不会后退半步。
因为,比起长大,我更愿意做你怀里的那个孩子。
" type="hidden">
- 分享到:
- 党建园地
- 2024德国欧洲杯16强分组
- 国际教育
- 2024德国队欧洲杯
- 在线视频
- 更多内容>>
- 北京中学学生荣获北京市...
- 02-18
- 无体育不教育!北京中学...
- 01-04
- 北京电视台优秀报道
- 03-15
- 北京中学学子谈学会共处
- 07-07
- 北京中学2015-2016学年...
- 07-07
- 家校联盟
- 2024德国欧洲杯24支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