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2017·秋·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之巴蜀行(1)——鸳鸯锅烹出山城火辣,三峡人谱出历史新篇
来源:本网 时间:2017-11-15 18:39
2017年11月5日,北京中学八年级学子的第五次阅历寻根之旅正式开始。这次我们寻根之旅的地点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重庆和四川。游学第一天,同学们凌晨出发,伴着晨曦,来到了雾气迷蒙的重庆。洪崖洞前采访棒棒,深知生活的不易;火锅店里品食火锅,体味山城的火辣;三峡博物馆中见证历史,感受时代的变迁。一天下来,肠胃精神双丰收。

行到巴蜀第一日

赵欣妍

坐在被温暖包裹的的巴山蜀水里,与八年级同学一起,看着阳光一点也不吝啬地撒下来,润进了一锅滚烫的开水里……唔,准确说是一大锅深红的麻油,咕嘟咕嘟的,盈满香辣的气息。

行到巴蜀第一日,舌尖上的刺激还未消停,视觉的冲击又一波一波地袭来。一个洪崖洞,不同的游客各取所需。我十分享受这种城市发展中新旧并存、森耸林立的感觉,我们需要新的,我们也爱旧的,好贪心;一个三峡风貌,不同的心境各有所感。我为过去重庆所遭到的空袭感到悲哀,又为如今三峡的良好发展感到惊喜,我们需要铭记,更需要去谱写历史新的篇章。

中国的历史是和人文交织浸润的长卷大幅,西方的智者乘船过长江三峡,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饱涵人文精神而惊叹不止,可见三峡融入了古代先辈的多少智慧与光荣。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三峡的秋天,凄凉地让人眼泪满衣裳。可我们如今处于深秋,也因此地的温暖气候而湿了衣。却偏偏不是因为泪花浸染,而是源于汗水。

果真,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巴蜀。寄托着不一样的心境,毕竟收获会有所不同吧。

采访山城棒棒军

秦贝乐

山城棒棒军简介(摘自百度百科):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沿街游荡揽活,他们来自农村,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被重庆市民称为“棒棒军”,也成为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

秦贝乐 闫锦 黄骏崧

在山城重庆,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见这样一群人,他们衣着朴素,操着一口浓浓的重庆方言,普通话说的很不利落,但只要有一个人在街上大声吆喝一声“棒棒”,他们就会立刻应答“来喽!”,在重庆,你会经常看见庞大的货物挂在他们的“棒棒”上,压在他们的肩膀上。

今天,我们幸运的采访到了这一庞大军队的其中一员。他剃着普通的寸头,穿着洗得发白的藏蓝色宽松衬衫,睁着迷茫而疲倦的棕色双眼。从与他的交谈中我们大致了解了棒棒这个行业背后蕴含的无奈、心酸与哲理。

棒棒们普遍来自深远的山区,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供子女们去上学,让下一代不用再过像他们一样的艰苦生活,他们选择了棒棒这个行业。

他们忍受街上陌生人的冷眼与嘲讽,忍受棒棒行业的艰辛与劳累,独自用半边肩膀,撑起了肩上的重物,撑起了对家庭、对子女的那份责任。他们拼命揽活,大约每个棒棒工作者能担起两三百斤的重物。国家的社会保障正在逐渐成熟,从此次访谈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仍以构建社会基础保障为目标,因此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大部分需求。

以重庆为例,作为直辖市之一,已经建设了比较完备的社会基础保障体系,但人们仍需要通过自身的劳动去赢得更好的生活。从他们的谈吐、衣着上就可以轻易看出,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他们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单凭着坚韧的性格与极强的责任心,他们也在顽强、认真的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这就是棒棒精神,坚韧不拔、默默无闻。棒棒这种职业终究会被时代淘汰,但棒棒精神将会发扬光大,鼓舞着我们去认真生活,去努力学习,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观三峡博物馆

王帅婷

伴随着火锅的余香(毕竟中午刚吃完火锅嘛,哈哈),我们来到了三峡博物馆。

不仅是我,相信很多同学也感悟到了很多,展馆里面的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一段历史,每一段历史都充满了生命。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这些静止的文物不再是静物,而是被赋予了表现力的道具。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关于三峡的展厅,这个展厅以丰富的文物资料展示三峡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有几千年被水流冲刷的岩石,也有一座座樵石,还有一幅幅记录着三峡发展全过程的图片。而这些改变都离不开纤夫,千百年来,纤夫用纤绳和血汗磨出的道道沟痕和凹槽的纤夫石(就是纤夫在江河边生活劳动时,长年累月劳作而在坚硬的岩石上留下印迹),它们一起见证了三峡人坚韧顽强的生命意志,蕴含着深刻而悲壮的人文精神。

第二个展厅是关于重庆的。由于抗战爆发,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人口突增。随后重庆逐渐发展,演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漫步在老街, 一间间充满重庆特色的老店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当时的年代,特别是火锅店,火锅最初起源于朝天门一带,当时的码头工人将一些没人要的动物内脏或头、蹄,加入辣椒、老姜一起煮着吃,这就是火锅的雏形。

最后我们参观了“远古巴渝”这个展厅,集中展示重庆古老文明,追溯3000年文化的根源。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巫山人的起源,以及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和原始人的墓葬方式都充分展示了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通过这次游览博物馆,同学们对于重庆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有的同学拍了照片,有的同学听得津津入味,还有的同学做了笔记,总之大家的收获都不少。

那时记忆里有重庆

李婉琪

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汇源处,水汽来源相当充沛,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再加上重庆周围多山,地形不平,风速微弱,导致了“雾都”的形成。

其实,不需要行走在重庆之中,只是刚刚进入重庆的空气,就已感受到了那80%的湿气迅速通过七窍流入全身,相比于城市,我更愿意相信我是走在温泉附近。不出几步全身就已经黏糊糊,呼吸间满是略带腥味但很好闻的水雾的味道。

关于“雾都这个说法”,网络上有很多专业的解释,但是,当我吃过了今天中午的地道重庆火锅之后,我一点也不相信了。悄悄告诉你们,重庆的雾是从火锅中冒出来的水蒸气和人们吃完辣辣的火锅之后哈出的气组成的。

早就知道重庆火锅名不虚传,正宗的鲜、香、麻、辣、烫,个个不少,尤其是辣,要特别注意。所以在品尝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纵然是这样,终究也是没敌过这十足的辣啊!

从进入餐厅的门开始,就感觉鼻子痒痒的,无法阻止辣气的进入。老远就看到一锅锅鲜红鲜红的火锅底料在银锅里沸腾着,油油的,仿佛还带着一丝挑衅的气息。好奇心爆棚的我坐下来,想要尝尝这闻名中外的重庆麻辣火锅,究竟有什么魔力。夹起一块儿小小的毛肚,在锅里耐心的涮着,只见那毛肚只浸泡了0.1秒,就瞬间也变得鲜红鲜红,大滴大滴的油顺着表面流下,冒着热气儿,简直不能再诱惑,吃掉它!感觉那又烫又麻的毛肚瞬间填满了嘴巴,热得直哈气。接着咀嚼,嘎吱嘎吱的毛肚在嘴中富有嚼劲的跳动,我又被这香香的味道所征服。正吃的起劲,突然就像摁了一个开关一样,辣的感觉突然席卷而来,舌头,嘴唇就像打了麻药,像是在燃烧,无论怎样灌水灌饮料灌凉茶都无济于事,只感觉身体中有一团不大但熊熊燃烧的火焰,简直令人无法形容。

无论是雾都,还是火锅;无论是辣到没有知觉,还是美到令人窒息,都毫无疑问,这是重庆啊!是那个1楼上有11楼,11楼上又有1楼的重庆;是那个东南西北傻傻分不清的重庆;是那个有着热情善良的人们的重庆。我想,不论这里刮过多少春风,人生经过多少坎坷,见过多美的风景,我都会永远记得你。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那时记忆里重庆火锅的丝丝辣气,像水汽与山地的永不分离,直至鼻息,直达心底。

重庆好

徐翊飞

伴夜风辰月,随晨光熹微,

乘空一去,双庆临城。

望雾隐高楼,面扫潮岸风,

带露一步,访棍挑翁。

登洪崖吊楼,看跨纪横桥,

携心一眼,留恋谁生。

品赤油浸翠,沐食香腾蒸,

大好重庆,醉与天庚。

" type="hidden">
  • 分享到: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