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2017•秋•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之巴蜀行(4) ——千载古蜀魂,神秘三星堆
来源:本网 时间:2017-11-15 20:45
巴蜀行第四天,参观三星堆遗址,感受古蜀国神秘。青铜面具夸张的造型,通天神树独特的工艺,黄金手杖精美的纹饰,各类玉器丰富的内涵……惊异,震撼,感慨,赞叹,别样的文明,撞击着每个参观者的心灵。

震撼

秦贝乐

逛一逛中国历史博物馆,即使你早已被几千年前中国的繁荣昌盛与文明的高度发达震撼了无数次,但再一次参观,一样从心底里生发无限感慨。

                                             卢菁老师 摄

三星堆,人们在这里发现了长江流域人类最早的历史遗迹,距今已有三千到五千年历史。在这里,有很多很多的历史未解之谜,其中之一的原因,便是任何出土的文物之上都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这并不妨碍它的真实性与其带给我们对于古蜀国文明的震撼。

                                           胡悦老师 摄

陶器方面。三星堆遗址出现了盛酒器,而众所周知,酒是用粮食做的,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能够生产足够多的口粮,甚至还有多余的部分供人们去制成酒水。囤积粮食的陶器皿,各式各样,且体积不大不小,说明人们已开始储存粮食,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富足。展品中还有陶猪、陶鸡、陶羊等,可见当时已开始发展畜牧业。而我认为其中最能体现古蜀人智慧的,是一件陶三足炊器。陶三足炊器由三条腿支撑,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且三条腿中空,让炊器盛水的体积变大,柴火可在三足之下燃烧,便于加热。五千多年前啊,三星堆文化最早的时期,人们就已开始巧妙运用各学科中的定律,方便自己的生活。

玉器方面。进展厅首先呈现在面前的,是三块静静躺在石柱之上的巨大石块。远处看好像并无什么特点,但近看,会发现它们的剖面部分分外光滑,将手放在剖面上来回轻轻地抚摸,感觉到的只有冰凉柔润,真是享受。也许现今人们觉得这很容易,只要用个切割机分分钟就搞定了,但在五千年前,人们需要用一根由动物筋脉制成的绳子,沾上水,一点点磨擦,处理这一块玉石,就需要几年的时间。众多的玉器中,玉璋也很有特点。它就是那样静静的躺在展柜里,浑身色泽温和深沉,即使被埋在不见天日的土壤里数千年,颜色也并未被侵染一点,它的厚度只有六毫米,却雕刻得无任何瑕疵,甚至两边的鸟儿形体都是镂空的,在工艺落后的千年前,它的完成是多么不可思议啊!它,凝聚了多少人共同付出的智慧与心血啊。

青铜器方面,也是三星堆最值得一看、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神秘的青铜面具,就那样被庄重地摆放在明艳红绸上面,却并未被红绸的艳丽夺去半分色彩,反而是被衬托得更加庄严、肃穆。即使是千百年过去,被修复过的它们也丝毫不减当年祭祀时的风采,站在它面前,立即为它的气势所震撼,那是古蜀国人类与天神沟通的媒介啊。青铜纵目面具,十五厘米长突出的眼睛,大大的扇风耳,表达了古蜀国人迫切地想要与外界交流沟通的开放心态。还有那栩栩如生的青铜树,那样高大,那样优雅,每一个图案,都是那样精巧细致,绝无半点潦草了事之嫌。

                                           王宏羽 摄

                                            王宏羽 摄

多样丰富的不同材质的器皿,体现了古蜀人无与伦比的智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放积极的外交心态。出去看看吧,去真切地感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吧,每一次去博物馆,都有新的收获,都有新的震撼,这是咱们大中华博大精深的古文明魅力所在。

                                             王宏羽 摄

三星堆——璀璨的文明

杨志远

今天是旅途中最放松的一天,因为今天我们只用去一个地方——三星堆,当然学校安排我们只去一个地方,也能体现出三星堆文化底蕴的深厚和历史内涵的丰富。

                                             卢菁 摄

进入三星堆博物馆,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们似乎被带到1929年的现场,当地农民燕道诚正在淘沟时突然感觉挖不动了,一看,竟然发现了一坑玉石器……大宗精品文物横空出世,成为举世轰动的新闻,三星堆从此名扬四海。这里有着神秘诡异的青铜雕像,有着流光溢彩的金杖,还有满饰图案的玉璋。它好像富有灵气一般,能从各个侧面向人们展现出无限精彩的古蜀社会,也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传说成为史实。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通天神树以及纵目面具。神树分三层,每层分别延伸三个树枝,共九枝,每枝朝不同方向弯成弓形,上面挂满了“果实”,树上有9个金乌神鸟,还有一条龙,龙从树顶上蜿蜒而下,栩栩如生。不难看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神树结构复杂的造型、精美独特的工艺,可谓举世无双,顿时就让我惊呆了,让我瞬间被古人的手工和想象力折服。这些古蜀国的人形造像为我们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的纵目面具,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双耳更是极尽夸张,大似兽耳,大嘴也咧到了耳根,让我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这些奇奇怪怪的文物,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着古蜀文明的神秘。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通常是形容人的,但是在这里形容三星堆再合适不过了,它的发现让过于清晰的中国文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里是精华荟萃的文物宝库,是神秘梦幻的艺术殿堂,它闪烁着长江流域文化遗产的璀璨光芒!

千载古蜀魂,精气久留存,光芒四方顺,三星总满春!

                             郑茜元 画

追问

赵欣妍

 “祭祀坑?失灵宝器掩埋坑?亡国器物掩埋坑?器物窖藏坑?墓葬陪葬坑?封禅或盟誓遗迹?”这是今人对三星堆两坑性质的思索。“建木?扶桑?若木?社树?古蜀人心中的宇宙树?”这是人们对三星堆神树文化意蕴的探究。很多博物馆中,华丽的展品反复看便会让人心生厌倦,可这里不一样。这里是三星堆,是承载了历史的文化宝库,百看不厌。

三星堆确实是有神秘魔力的。自我第一次迈进此地,便两眼泛光,内心似乎先生出欣赏之情,而后又被敬意覆盖。青铜的纹路与形状十分考究,与当时的生产生活背景、文明程度、经济条件都脱不开关系,我们通过它们可以依稀判断出古蜀人的兴趣爱好、民族风情。摆在那里的一件小小的器物,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神秘感。这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器物的精雕细刻、精打细磨的匠心和慧心,由此可见,古代人会思考、会想象、会用双手亲自制造出美好的生活,营造良好的时光。而我们,又在时代的高速发展里迷失了什么?博物馆让我们回到那个“慢”时代,让我们重新寻找自己的初心。

这几天阅历,用余秋雨的一段话来概括最为准确:“于是,从上游三星堆以神秘魔力所铸就的青铜的诗,到下游良渚以隆重祭祀所刻凿的白玉的诗,最后都集中到三峡险峻处那位叫屈原的男子的一系列‘天问’。屈原在问,长江在问,人类在问。大问者,便是大诗人。”

过去的已成历史,遗失的也将永存。我们不禁追问:我们缺失了点什么?我们如何活出诗意?唯有平静内心,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创造出最美好的生活。

                                            徐云昊 摄

                                           张怀天 摄

文物之博,精神之深

李婉琪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多样性更是让国内外的人们叹为观止。在我最初接触到历史的时候,就知道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但当我亲眼看到如此多的文物之后,不禁大为震惊。

三星堆遗址是我国的一大以祭祀闻名的地方,它从商周时期开始兴盛,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一大古城,四面建有坚固高大的城墙,从其中挖掘出了著名的青铜面具,宛若一炮惊天地,更推进了中国文物挖掘与研究的进程。

在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纵目面具了。也许很多人听到“面具”这个词,第一想到的是外国假面,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面具能从中发现纯粹中国元素。它是青铜器,在公元前300年,只有中国拥有烧制青铜器的方法,这是值得国人骄傲的地方。如果再仔细观察,会发现上面的花纹给人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在其他青铜器上都曾出现过。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发现有些面具的眼睛外凸,这寄托了古人的一种信仰,他们将对神明的想象刻画于面具上,认为神明睁眼就是白天、光明,闭眼就是黑暗。为了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他们将面具的眼泡做大。

在这些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最传神的是那三米高的通天神树,树上有九只鸟,如果加上那残缺的一只,就验证了古人对于十个太阳的想象,在树的底部有一条龙,头部抬起,尾部冲天,仿佛是从天而降,更证明了古人渴望“通天”的想法。

当然,关于三星堆的文物还有许许多多,宛如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星辰,多不可胜数。每一颗星辰都在释放着耀眼的光芒,正是这无数的光源,才组成了光彩夺目的中国文化浩瀚的天空。天空下,我们仰望着,我们永远不会停止探寻的脚步。

                                 王宏羽 摄

                                张怀天 摄

探究文物里的智慧

张梓楠

三星堆博物馆坐落于三星堆遗址内,这里是蜀国文化最早的发源地,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这里共分两个展厅,青铜器展厅和玉器展厅。

我们选择了研究“青铜展厅”。在青铜展厅中,有一个叫做“太阳轮”的展物让我们颇感兴趣。它是一个圆,古人将其平均分成了五份铸造,然后拼接。我们不禁思考,在没有圆规等先进数学设备辅助的情况下,怎么平分成五份的呢?最后在我们积极思考与讨论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先用五根相同长度的小木棍摆成一个正五边形,然后将正五边形两个不相邻的点连接,成为一个正五角星。将正五角星的一个顶点与对应点相连,连接两条,相交的点必然是五角星的中点。与此同时,在五边形外(贴着顶点)画一个圆,而五角星的中点也就是圆的圆心。将五角星也就是五边形的五个顶点与中点相连,也就将圆平均分成了五份。这只是我们探究后的答案,至于古人的想法和思路是不是与我们不谋而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精明,须知,那时的古人还没有接触过系统的数学知识。

在旅程中发现新问题,调动数学逻辑思维进行探究,也是很有趣的。

                                            王宏羽 摄

                                            卢菁老师 摄

" type="hidden">
  • 分享到: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