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中华文化寻根之旅第四季——江南行(三)
来源:北京中学 时间:2015-05-07 21:01

                                                                               

鲁迅故居·兰亭

金学芃


清晨,拉开窗帘,看见的便是绍兴。时间竟是这般快。在我们匆匆的用完早餐后,我们就又匆匆的拿起行李,坐上了大巴车,匆匆的奔往鲁迅故居了。

鲁迅,是一位被我们所熟知的文豪,在我的家中有一本鲁迅传,倒是对鲁迅也有一点了解,那他的旧宅是怎样的呢?

走在周台路上,望着两边的店铺,上海故事、牛轧糖,不禁感叹到商业化的魔力,不免有所失望了;这本来应该是一个被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包围的地方。

进到故居中,情况就不同了,灰白发黄的树皮,纯木的斗拱,石板路上因发潮而滋生出的青苔,空间中弥漫着旧时光的气味。这才是我所喜爱、想象中的地方。

在这里,密密的青苔,发黄墙皮上的爬山虎,在园中的香樟树茂密的枝叶遮盖了天幕,使得我们的双眼再也无法看见在空中掠过留下白色痕迹的飞鸟。皂荚树的落花如雨,地面上暖暖厚厚的,白墙黑瓦,构成了一代文豪的回忆,在这里同学们纷纷拍照、访谈工作人员,作为做课题的资料。

百草园中,桑树被桑葚压枝,地下随处可见紫色的一滩。地里种着韭菜,冬瓜……,旁边是密密麻麻的黄花。往前走,咿咿呀呀的戏曲声从门洞中传来,往进一看,就可以看见唱剧的戏子。在水中央搭起的台子上身穿粉色水袖服饰的戏子,且歌且舞。

除了故居,便是三味书屋,但在前进的过程中,令人颇为气愤的一点便是,有人在店铺中进行了烧烤,烟如龙如虎似的从店铺中咆哮而出,弥漫在街道中,这种行为应被禁止。

三味书屋,对古迹的保护与详细的介绍让人心头一震,不由得也身临其境了。                  

兰亭,恐怕最为出名的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了吧。初进兰亭,入目的是一大片绿,毛竹与香樟树交叉着,穿梭着,天空被渲染成了绿色,只留下星星点点的蓝。

我们在其中观看碑文,欣赏植物,还进行了“曲水流觞”的游戏活动,同学们围着一条小溪席席而坐,看着那一个觞,在水中缓慢地流动,当音乐声戛然而止时离得近的同学就要答题,答出来就要喝一杯饮料,答不出来则是要完成一个任务,同学们对此也是颇感兴趣,纷纷参与其中。答题的一共有四个人,我也不幸“中枪”了,然而我的题目较为简单,也算是幸运地答了出来,而有的人就抽到了较难的题,答不上来,就只好是做任务了,在兰亭,我们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兰亭会永远留下我们的身影。


游鲁镇

左其馨

在大文豪鲁迅的笔下,有这样一个奇妙的地点,那就是“鲁镇”。在这里,有穷困潦倒的孔乙己,有做着人血馒头的人们,有悲惨的“阿Q”……鲁镇并不存在,那只是鲁迅的幻想……但,绍兴的人民把鲁镇变成了真的。

上午走过了鲁迅的故居,对他的童年有了了解。下午,我们又来到了鲁迅心中的鲁镇,那是怎样的呢?

一进“鲁镇”,看到的就是异于寻常的房屋。虽然奇怪,但是和鲁迅的家保持着同样的色调和风格。石路坑坑洼洼,仿佛历经了长久的岁月。人物是扮演者,扮演着书中那个曾经时代的人物;雕塑也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我想起来了,想起了一句话“带着课本看鲁镇,因为鲁镇时鲁迅内心世界的反映。”正如这句话一样,在这里,我看到了鲁迅内心奇异的世界。

北中的同学们是热爱阅读的,也是热爱想象的。当有人看到街边铜制的雕塑时,发出来这样的惊叹:“天呐,这雕像一看就是阿Q的动作,还有这些看客,神态真到位啊!”连老师都赞不绝口,因为真的做得惟妙惟肖。

如果语文课在这里上,会不会学得更有趣呢?我不禁又这样想:我们上可能存在的缺点,是不是鲁迅笔下小说中的众人?

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度过了鲁镇的一下午。

我们身临其境地玩耍,学到了书中没有的东西,“玩中学,学中玩”不就是这样的吗?



江南访谈录(三)

白熙

采访时间:2015年5月6日

采访地点:绍兴鲁镇及沿途

专访人物:夏青峰校长

Q1:这是第四次阅历课程了,相比于前几次的西安行、河南行和齐鲁行,这次的江南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A1:相对于前几次来说,首先是文化风格方面的不同,能够更多的让孩子们体验到不同的地域特色。第二个不一样是孩子们逐渐在成长,尤其是七年级的同学们,最多的参加了四次,六年级也已经是第二次,可以看出大家都已经很有经验。最后一点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家对观察事物和做一些服务都变的更加成熟了。

Q2:阅历课程我们也称作中华文化寻根之旅,我们不是很明白文化是什么文化,寻的是什么根?

A2:中华文化寻根之旅,是希望同学们能在北京中学的初中四年里,能够把中国文化的一些脉络走一遍。比如,西安就是秦岭文化;河南就是中原文化;山东就是齐鲁文化,而这次江南行更多体验的是吴越文化,这些也都是我们中华文化中富有深厚底蕴的,也正是我们希望孩子们了解的。在将来,我们将会走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大方向,甚至可能会去到贫困山区,带孩子们继续深入中华文化。

Q3:对于阅历课程,您有什么对家长说的吗?

A3:孩子们的学习不仅仅是应该在课堂上和在书本的阅读中的,在行走中的学习或许是更有效的,或许能体会更深。所以我希望家长们可以信任孩子,放开孩子,能够让孩子们成长的更快一些。

专访人物:房树洪老师

Q4:因为您前两次都是课题组的导师,而这一次作为课题组的导师,您认为课题组和服务组有什么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吗?

A4:我在之前两次的阅历课程中都是课题组的导师,这次之所以选择服务组,是因为我认为北京中学的学生在服务意识与服务行为方面还需要加强。这是一个尝试,因为课题组相对来说是一个小范围的研究,而服务组则是面对大家,我认为这才是北京中学学生更需要的东西。而这两者的相同点便是在阅历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成长。

Q5:同学们最多的已经参加了四次阅历课程,最少的写有着两次的经验您可以看到同学们有什么改变吗?

A5:从我的经验来看,第一是同学们对于阅历课程与旅游观光之间的区别已经逐渐地有一种认识了。第二是研究课题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同学们的习惯,一开始大家对课题研究还很陌生,但现在已经很熟悉了。第三点便是同学们已经有意识的把地域文化与北京文化作了对比。

专访人物:王芳老师(人文类)

Q6:您组的课题都是什么?您能看到学生们在阅历课程中都有什么成长吗?

A6我们的课题都有:河流对乌镇文化生活的影响和拙政园建筑艺术文化的研究。我觉得在这次课程中,同学们都十分积极,无论是收集资料,还是实地考察。而且同学们还主动思考问题,比之前有明显的进步,很成熟了很多。

专访人物:林琳老师(自然类)

Q7:您组的课题都是什么?您组在学习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是怎样解决的呢?

A7:我们的课题有:观鸟、水生浮游生物与茶文化的研究。因为观鸟需要定点长期观察,所以我们观鸟组的活动不是很方便,再加上很多景点人很多,所以不好发现鸟类。在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们利用了他人的休息时间,进行观鸟,尽量研究。其次我们会尽量走在最后,在没有活动的时候再去观鸟。

专访人物:赵帅老师(艺术类)

Q8:您组的课题都是什么?您觉得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

A8:我们的课题有:镂窗装饰设计的研究、茶文化的研究及未来发展和北中的乌镇。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游历,用相机记录下闪光点,最后回去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并形成一个结论。我觉得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让同学们的学习更加有效。

白熙有话说(^_^):

学校的每一次阅历课程,都是“在刀尖上跳舞”,因为在出行时,无时不刻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但是虽然风险度至此,大家仍百倍努力。一次次穿梭在中华大地上,大好山河中,在阅历中学习,在阅历中成长。在这样的机会下,家长们也逐渐的信任我,从一开始的忧心忡忡,到现在已经放手让我们自己收拾行李,放手让我们研究课题。谢谢各位老师辛勤的栽培,谢谢您们!


漫画欣赏:芒果兔游江南(三)

何心婉





——全文图片BY 陈昭  包尔康  马宇瀛  赵天琪  李帅老师


" type="hidden">
  • 分享到: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