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幸福人生 做中华栋梁
来源:现代教育报 时间:2015-05-23 18:19

分层走班、分类走班、自修免修、学科整合、教学做合一等方式,探索个性化的、联系性的与体验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变规定为约定,实行校内民主,让学生学会共处;着力养成学生的乐观心态、阅读习惯、健身习惯与优雅气质,让学生学会生活;通过基于创意设计、项目学习、课题研究、实验操作、创客空间等基础上的创新实践,让学生学会创新。


2013年,北京市新建了北京中学,使其与北京小学、北京大学一起形成北京教育名片。在近两年的办学过程中,北京中学提出了“世界因我更美好”的价值追求,并将之作为校训,倡导“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校风,以此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形成一种民主自由而又理性法治的文化,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在北京中学,学校通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成长,使他们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形成“仁智勇乐”的核心素养,为他们能“享幸福人生,做中华栋梁”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世界的美好。




鼓励个性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北京中学,学校倡导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构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健康舒展地成长。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介绍,学校通过个性化学习、联系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三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在王来田老师的数学课上,就经常采用阶段式的学习方式,例如在5个课时里,会有2个课时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即自己看书学习,2个课时用于学生的小组交流,剩下的1个课时用于检测反馈。在小组交流环节中,每个小组的学生汇报的内容、方式都各不相同,教师则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自立、自律,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都有好处。”王来田说。


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校创设了分层走班、分类走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机会。同时,学校鼓励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自修、研修、导修、讲修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学科的免修。


英语教师谢菲菲介绍,自修、研修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导修、讲修的学习中,教师的引导性会多一些;免修则是把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想学习的内容。


“先见树林,再见树木”,倡导整体框架下的学习系统构建。学校目前各学科都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对学科之间的联系更为系统。例如,将历史、地理与思品学科整合成社会课程,将物理、生物、化学整合成科学课程,社会课程、科学课程实行“综合—分科—综合”的教学模式。将语文与英语、语文与社会、艺术与科技等许可开设综合的专题性课程,鼓励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让学生在问中学、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研中学,学生通过手画思维导图、做模型、做实验、做小报、做视频、做表演等形式,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尊重学生创意 让学生学会共处

北京中学的每个学生都有“校园币”,而“校园币”设计的款式、种类,校园币的流通与存储,校园币如何兑换学校的文化产品等,都是由学校的学生自主设计的。


早在2014年年初,学校的管理团队就商量要建立学生们的荣誉体系,尝试发行“校园币”。但这只是一个意向,一直没有变成现实。学校学生委员会成立后,他们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就完成了初步方案设计。学生委员会还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校园币”的运行方案,并最终形成了“校园币”。


北京中学的民主还体现在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作为一所新建校,连学校的校名都是由一名新生题写的。“我们倡导校园民主,那么就要尊重学生的创意,尽管有时会不合我意,试想如果因为不合我意,就毙掉了,那么下次请他们再做,他们还会有这么大的热情做吗?教育的过程就是要鼓励学生们不断尝试和试错,在不断尝试和试错中自己去感受和调整。”夏青峰说。


为了让学生学会共处,北京中学通过校园民主、集体精神、跨界交流、公益活动、领导力提升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学校变规定为约定,实行校内民主,建立自治组织,培养集体精神,推进跨界交流。


参加一定的公益活动,是北京中学学生的必修内容,学校建立了长效的推进与评价机制,学生可参与校内、校外的志愿活动,社区公益活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绿色环保活动、城市调研与服务活动等,学校还开设了服务性课程予以指导。而今,学生们不仅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还成为了公益活动的策划人。


培养学生气质 让学生学会生活

“3.28走进自然”活动是北京中学的品牌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地点,自主设计行程安排,自主组织活动,自主设计安全预案,自主邀请老师参与,成为活动的主人。


学生自主确定的班级活动方案,经过班级竞选、学校答辩以后才可以实施。有些班级方案在第一轮答辩没被通过,还经过了第二轮答辩。在方案形成与答辩之前,很多孩子还会利用休息日去现场进行踩点考察。


在北京中学,类似的活动举不胜举。为了让学生学会生活,学校注重学生乐观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锻炼的习惯、惜时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某项爱好,并鼓励学生坚持;通过开设艺术修养、国标舞与合唱、戏剧表演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优雅气质;同时还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相关生活技能,不断亲近自然,成为一个能够拥有生活品质的人。


在学校生活中,北京中学通过学科教学、选修课程、学生社团、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与载体,培育学生广泛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如今,学校不断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建立了学校的学生社团与学生自建的社团,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社团。学校还定期开展艺术节、科技节、文学节、运动节等形式的活动,设立了学校狂欢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丰富学生阅历 让学生学会创新

日前,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STEM拓展部趣味实验项目课程走进北京中学。北京中学学生参加了STEM拓展部负责人帕特里夏·西韦特教授的棉花糖挑战实验课程。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同时也考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此次STEM实验课程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一次任务挑战,更多的是激励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创新,乐于分享,并在挑战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探索。


学会创新,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北京中学,学校通过基于创意设计、项目学习、课题研究、实验操作、创客空间等基础上的创新实践,以及阅历课程、传统文化、互联网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拓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历,学校开展了“中华文化寻根之旅”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去体验中华文化,并结合研究性学习、服务性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每个学期去一个地方,分别体验秦岭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游牧文化、敦煌文化等,同时开展“世界大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走向世界不同的国家,体验不同文化。


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与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学校还结合学科教学、阅历课程、社团活动等载体,让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田。在阅读活动中,加强经典的品读,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名篇,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开设传统体育课程,如舞狮、武术等;开设传统艺术课程,如琴棋书画等;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如皮影、拓片等。学生在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继承,更学会创新。


" type="hidden">
  • 分享到: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