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著名音乐家刘森先生来到北京中学BA大讲堂,为全体学生及教师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唱响诗经活动。刘森先生是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和竹笛演奏家,曾在总政歌舞团、中国爱乐乐团担任指挥,是中国音乐家、戏剧家协会会员。这是刘森先生第二次来到北京中学带领学生“体验传统、唱响诗经”。琉森先生的每一次讲学,都让学生受益匪浅。
BA大讲堂感受
说到中国的乐器,我们似乎都知道一些,但是,我们是真的很了解他们吗,这一次刘森爷爷的大讲座,就给我们了一个走进中国古代音乐,那个曾经无比辉煌一页的机会。
我是第一次听有关中国古代音乐的讲座,但是实际上,我也是学习民乐的,但是对于民乐的了解却比较浅,可以说除了会弹曲子,其他的一概不知,所以我对这次讲座也是兴致盎然,充满了期待。
刘森爷爷先给我们讲的是中国古代乐器,最早诞生的笛,鼓,尺八,瑟,琴,磬,竽......这些陌生又熟悉的词语萦绕在喉咙,吞不下去但也说不出来。有些是熟悉的,在很久以前的故事中有提到过它们,亦或者是依旧出现在乐曲之中;有些是陌生的,它们的名字如同过去的幻影,抓不到也摸不着,只有空荡荡的名字回响在脑海之中;更多是熟悉又陌生的,它们大多在历史的浪潮中改变了自己的相貌,留下来的却是永远不变的属于中国的声音,那些不熟悉的名字,带来的是对于一整个时代的追思。那个席卷整个王朝的热流,终究还是顺应了时代的变化,沉寂在了过去的河。
翻开的复印的资料,免不了吃惊。有可能给我们的话来说,简直就像是“鬼画符”:看不懂,认不得。但是在慢慢学习的过程中,也渐渐的熟悉了。从一开始的小声呢喃,到最后的大声歌唱,那些字符在眼中律动起来,渐渐的形成了旋律,形成了一首歌。那不是一首简单的歌,它承载着光阴,承载着无数风和雨,承载着无数阳光和阴云。不知道你在哼唱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那肃穆的气氛,那古朴的音调,感受到时间的风轻拂过你的脸,好像回到了那很久久以前的时光,耳边仿佛琴瑟和鸣,有着袅袅余音。
在朗诵诗经的时候,刘森爷爷仿佛回到了20多岁,脸上有着一种骄傲的光。刘森爷爷读一句,我们也读一句,午后的阳光跳跃在我们的脸上。声音平仄协调,悠远绵长,多么想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只为那一瞬的古意萦绕。
对于历史来说,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追求。音乐文化,是时代的文化,是中国的文化,更是我们的文化。如果要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同,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不应该是肤色差异,而是我们的文化。人们对新奇事物的追求,使得他们不再对过去的事物抱有好奇。喧吵的流行乐渐渐取代了传统音乐。钢琴取代了古筝,长笛取代了笙,小提琴取代了二胡.....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特有的棱角将会被无情的打磨,消失。可笑的事这却是中国人自己造成的,过去的苦难压不碎我们的脊梁,而21世纪的和平却要去毁灭我们的大脑。
保护文化不代表墨守成规,不代表着要“闭关锁国”,有了文化这个立足之地,我们在能在国际社会走得更远,更长。束缚人们的更是那些旧有的观念,或许保护古音乐,要从去掉“古”做起......
七年级 金学芃
心灵之乐
心灵怎么能感受得到音乐?心灵能感受到音乐的什么?
其实我之前还真的很少有被音乐感动到。而今天的音乐,确实顷刻间便感染了我。若论单独的每一个音符,总觉得发音有些怪,长得有些怪,但一旦组合在了一起,就立刻孕育出了一种撼人心魄的美。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古朴、苍凉”两个词。这绝对不带有任何的主观情绪,我敢保证,即使是一个第一次听到这乐曲的人,也一定会有同我相似的感受。
这样的感觉,更像是来自于文化的积淀,来自于审美情趣在我们头脑中的根植。这就好像是书法、绘画所给人的感受,似乎那种美说不出来,但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喜欢那曲调中的深沉,厚重,婉转,正如历史的匆忙流逝所给人的感觉。拉动我的心绪,仿佛也穿越回那悠远的过去。
论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追溯文化的意义,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了解音乐,更是对当代人心灵上的补充。了解祖先,缅怀祖先,把曾经的文化传承下去,这不正是中华民族本就应有的德吗?如今,这个社会缺少这种德,我们需要这种德,正是从我们做起,从根源学起,才能重新拾起我们祖先的文化。
心灵之乐,我感受到它那独特的魅力,既是抑扬顿挫的美感,亦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今人之口,唱先人之魂,体悟心灵的音乐。
八年级 翟与宁
- 分享到:
- 党建园地
- 2024德国欧洲杯16强分组
- 国际教育
- 2024德国队欧洲杯
- 在线视频
- 更多内容>>
- 北京中学学生荣获北京市...
- 02-18
- 无体育不教育!北京中学...
- 01-04
- 北京电视台优秀报道
- 03-15
- 北京中学学子谈学会共处
- 07-07
- 北京中学2015-2016学年...
- 07-07
- 家校联盟
- 2024德国欧洲杯24支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