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学生“走进中科院”
来源:本网 时间:2016-04-06 19:18
3.27北京中学学生“走进中科院”

2016年新学期伊始,北京中学与中科院合作开设了科技英才系列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有六年级的必选课程和七八年级的拓展课程,涵盖了天文学、动物学、战争与科技等专题领域,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每周二、周三下午,中科院的专家团队、北中的科学教师会共同为同学们授课,为丰富同学们对科学的理解和探究,学校专门设计了科学专题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3月27日上午,北京中学六年级3、4班同学来到了中科院奥运科学园区,开展户外探究活动,两个班的主题分别是“时间的确定”和“鸟巢研究”。本次活动以天文专题知识学习实践和动物学专题知识学习实践为主,国家天文台专家郭红峰以及中科院郝怀宁老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开展本次探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并耐心细致的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体验活动,同学们在上一次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魅力,收获颇多,对后面的学习也越来越期待!

中科院侧记(一)

作者:六年级  李静莹

简单地进行就餐后,我们开始了今天最重要的活动-----测正午的准确时间,我们现在所用的时间跟东八区标准时间差多少。我们首先拿了一张印有很多同心圆的特制纸,将它铺在窗户旁边,紧贴窗户,其次在窗户上贴上一张黑色标签,它的影子就在纸上展现出来了。然后就是测量,先测量一下黑色标签和地面之间的距离,然后记录。接着就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每隔两分钟就在纸上点出黑色标签的影子尖的位置,经过一个小时,共计记录了31次,经过反复思考与探究,我们认为今天正午在12:20左右。经过这次精密的实验然后得出结论,我们对自己的成果十分满意,趁热打铁,马不停蹄地前往教室整理资料,完成课题。(下午我们投入了一次真正的实验及测量,亲身体验了实验的趣味性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小小的成就感,很满足)

       经过一天的奔波劳累,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学校。回想起今天的经历,真的是一次不错的测量实验,下次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一定不会错过,而且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中科院侧记(二)

作者:六年级   秦贝乐

       首先,郭红峰老师先给我们普及了一下有关今天实验测量的知识——(上中天在子午线之上,下中天在子午线之下)太阳相邻两次出现在最高点(上中天)叫做真太阳日;一年中太阳日的平均值叫做平太阳日,一小时等于十五度;北京时间就是东八时间;世界时间UT: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的平太阳时(按惯例,天文观测中所提供资料都使用这一时间);一点北京的时间的时区参考经为入等于120度,北京时间与世界时间相差8个小时;一天有的时候比24小时长,有的时候比24小时短(暗平太阳时来说的话就是一天24小时,因为它把每天的时间都平均了);一天日影变化:正午最高,方向南北;最后,我们已将彻底了解了今天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从11:50-12:50每隔两分钟测量一次太阳照射黑贴纸投射的阴影距离窗户边缘的距离,需要记录影长、时间点,点纸上的点儿,再测量点连到窗户的距离,最后是整理数据,首先,取影子距离窗户边缘最短的一个数据,这个影长对应的时间就是正午,根据科学家已得出的结论:一度等于4分钟,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算出我们现在所用的时间跟东八区标准时间差多少。明确任务后,我们就开始期待下午的工作了。(上午我们不仅明确了这次试验的目的和操作的方法,还学习了很多有关时间的知识,真的是收获颇丰)

 

中科院侧记(三)

作者:六年级    郭怡彤

       今天是周日,我们六年级三班的同学们来到了天文台。 在这里,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时间的天文知识。

       在这里,我们的郭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太阳,地球,时间等知识。

首先,郭老师给我们讲了时间的确定方法老师,时间是由太阳的影子的变化确定的。古代时候,太阳东升西落,人们也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日出到日落的时间不固定。在人们就把太阳两次达到最高点,也就是“正午”和“上中天”作为一日这种计时方法就是真太阳时。真太阳时的平均数就是

老师还讲了“时区”。地球一共分成了24个时区。第一个时区是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这里是地球上最早的地方。每一个时区都有自己的标准时间。

我们还学习了时差的概念。老师告诉我们,时差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区时之间的时差,也就是两个不同的时间之间的时差。第二种是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的时差,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全球使用的,以及手表上的时间,都是一个时区的平太阳时,如果我们要进行精确的测量,我们需要使用真太阳时。

一个上午过去了,我们吃过午饭,又开始了下午一个小时的正午日影测量活动。327日的正午应该是中午12514秒。我们在地上铺好特殊的纸张,每两分钟就进行一次测量,太阳的影子缓慢地移动着,我们的工作就是记录日光的影子的长度。第一次记录            在11:50,然后每两分钟记一次,以此类推,最终我们得出了每个时间段影子的长度。经过漫长的记录,测量,我们计算出了误差。

回到五楼,我们整理资料,一起讨论,粘贴照片,做出了精美的天文PPT。

这是一次快乐,辛苦,充满知识的旅程。

 

中科院侧记(四)

六四 黄骏崧

3月27日,这一天春光明媚,而我们也踏上了前往中国科学院的一次充满欢笑的旅程。

进了大讲堂,郝老师就开始给我们讲述了鸟巢的种类和建造鸟巢的目的,以及相关的知识。讲完了这些知识,令我们兴奋不已的活动就开始了-搭鸟巢!

事实证明,大自然是十分奇妙的,它造就了鸟类在搭巢这方面独一无二的特长。我们一组六个人用了40分钟,手忙脚乱地搬水、和泥、用木棍和胶带做好底座、挖干草和泥土来做成墙壁,忙得真是不亦乐乎,最后,还让自己的衣服"挂了彩"。但即便如此,我们搭的鸟巢还是不尽人意(并且我们怀疑能否住鸟)。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体会了团结协作和分工的重要性,有秩序的分工协作在今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帮助我们完成了鸟巢,并且也收获了许多的喜悦和欢笑。我想,这可能是今天这个活动最精彩的亮点了,我们虽说忙活了这么久,但一点都感觉不到疲倦,准备进行接下来的实验环节。

实验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测量保温性和隔湿性。我们用了胶带、温湿度计等多种材料,大家都全神贯注地盯着秒表和温湿度计,生怕有一丝偏差。还好,最后的实验结果大致是符合规律的,但在测量湿度时也遇到了一些数据规律上的问题,不过最后也发现了原因,为我们的实验环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最后的一小时里,我们开展了答辩汇报比赛,全班同学都十分努力,激烈地竞争着,我们组虽然没能取得第一,但大家也展示了自己的成果,都十分高兴。

这次旅程如果让我用两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快乐和收获颇丰。我们满载而归,离开了中科院,在车上仍旧交流着做的实验和汇报,结束了这次有意义的学习之旅。

 

中科院侧记(五)

作者: 六年级   江梓明

今天,我们三、四班走进了中科院去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

  经过了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带着兴奋和喜悦踏进了中科院的大门。广场上就是很有气势,一个很大的地球仪矗立在大楼前,代表了中国,世界会对科学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踏进了大楼,走进了活动教室,和蔼的老师开始告诉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这次,我们是要自己亲手搭一个鸟窝,我们听到后都跃跃欲试。老师说,我们的材料都要自己去从自然里获得,我起初听到时很惊讶,认为很困难,但后来自己亲身体验过后才知道满地都是枯枝和干草,所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时都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才能得出结论。

马上,我们来到了场地,开始了制作。我们小组分工明确,五个人找材料,两个人来搭。我们找到了一块宝地,有很多苔藓和干草,我迅速把材料拿回了制作的同学那里。可是,没想到,出了一些问题:搭的底座太大了。我和武平川见此状立刻亲自上手,迅速打出了一个相对坚固的三角。然后,我们又开始制作内部结构,用一些干草包一圈,里面铺上苔藓,可是还是不结实,于是我又在外面裹了一圈胶条。那边,底座也被加固了,我们小心翼翼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真是一个又坚固又美观的鸟巢!”我们看着自己的成果,骄傲地说着。我们还由此联想到了鸟搭巢的辛苦与艰难,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可是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我们在修补时,突然发现有一块底座松了,我们十分着急,毕竟是自己费劲心血做出来的。我们再次小心翼翼地把两部分拆开,都进行了加固。再次放在一起时,我们感觉坚固多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成功的喜悦。

我们抱着自己的鸟巢,得意洋洋地回到了教室。接下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对鸟巢的性能进行测试。首先进行保温测试,我们认为我们组做的最好,于是一直都去看别人的鸟巢,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我们的试管竟然漏水了!没办法,只好重做,这样一来我们就比其他组要落后了。不过我们并没有灰心,在接下来的实验里表现都很好,并且也进行了绘图。

接下来,我们要先做休息,也就是午饭,我们组选择到外面。铺开野餐垫,躺在大自然中,这才叫休息!吃饱了,我们看看时间,还有一个小时,于是玩起抓人来。我们在自然中奔跑,流汗,欢笑,玩的不亦乐乎。

随后,到了集合时间,我们回到活动教室,开始为接下来的汇报做准备。终于,开始了汇报,看其他组表现都很好,我们组压力也是有的,但并没有影响我们。

渐渐地,我们的活动接近了尾声,我们走到楼下,把自己搭的鸟巢放到了树上,与中科院拍照留念,进行告别。

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小组合作非常重要,分工一定要明确,并且做事情要认真负责。还有对任何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做事要考虑全面,对待同学要互相谦让等等。总之,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中科院侧记(六)

作者: 六年级  徐翊飞

3月27日,我们相约中科院,进行了一次难忘的鸟巢之行。

在自然界中,鸟儿是最有灵性的动物。他们的巢穴更是精巧至极,甚至比人们的住宅还要精致。上午我们体验了搭建鸟巢的过程,我们组使用泥巴做的。挖土和泥再掺杂着碎叶,抹在用树枝拼插的框架上。看起来非常简单可做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用水和的泥很脏,两个同学牺牲了自己的双手揉搓着泥巴,怎么看都有种小时候玩泥巴的感觉。同时,我们敬爱的组长还在用树枝拼框架,三角形?正方形?N边形各种形状综合起来,虽然看上去还是乱七八糟,不过补上泥巴后确实好了很多。但泥巴干了以后里面就变得很硬,负责收集材料的同学又开始了艰辛的寻觅:有的人去墙角刨了点苔藓,有的去找了些落叶,和泥的人还不能去洗手依旧乐呵呵地捏着泥巴……过程中也有别人嘲讽过我们的泥巴鸟巢,但没有人泄气。虽然脏了点但泥巴的防潮性很好啊~

十点半左右的时候,三个小组带着自己的鸟巢回到了教室。老师开始组织我们进行保温和防潮的实验。由于是冷水和泥的原因,我们的鸟巢并不能很好的保温,但也因为是泥巴做的,防水性能超级赞,连老师都说我们组的鸟巢很安全,如果鸟在这种巢里下蛋就不会受潮,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鸟会选择用一点泥巴的原因。

最后答辩的环节,我们小组获得了第一名,大家都很开心。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验了大自然中动物生存的不容易。真是收获丰富的一天!

 

中科院侧记(七)

作者: 六年级   张叶彤

在阳光的沐浴下,在笑声的陪伴下,在闪着金光的校门的陪衬下,我们六年级四班和六年级三班终于迎着春光,奔向了3月27日的中科院之旅。

春天,万物生长,花红柳绿。在这幅生命繁华的画卷中,在这个美妙的季节里,我们款款走下车来,那不失天真的笑声,随着一缕凉爽清风,飘入了整个中科院,传到了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中科院,我们对这个充满科技和生命的殿堂充满好奇。这次我们四班主要从动物学入手,三班主要从天文学入手。我们带着不同的心情,迈着不同的脚步,走进了我们期盼已久的教室。

 “鸟儿筑巢是有目的的,一,鸟巢能防止卵滚散和使卵集成团堆状……”伴随着我们动物学老师的讲课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实验的高潮——搭鸟巢。我们的动物学教室一下子仿佛炸开了锅,这可是自从第一次上动物学课程时就期待的活动。就在我们的感叹声中,四班的整体同学一齐来到了中科院后的一片树林里。满地的小草,经过冬天的孕育,终于在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下蓬勃生长;一棵棵大树在我们的身边耸立着,垂着嫩绿的枝条,吊着初生的嫩芽,被微风吹的的摇摇欲坠。我们深陷其中,感受着自然的魅力。

搭鸟巢,当然是要运用到树枝了,男生们在不停的捡“树枝”,在我们面前堆成一堆。我们凑近一看,玻璃,枯叶,饮料瓶,松紧带……只要是容易丢的东西几乎全在这里了。捡完树枝后,他们又开始和泥,来模仿鸟儿的口水,在做鸟窝的过程中起到粘合剂的作用。我们班的男生脑洞好大,在地上挖了个坑,往里面灌水,再拿根粗树枝在坑里搅拌……40分钟后,我们收工了。每个组拿着“作品”走进了教室,每一个人都带着一份自豪,带着一份友谊。

我们一次次做着温度与湿度的实验,精心的绘制数据表格。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在我们积极的讨论中度过。劳逸结合,我们开始吃中午饭了!在教室里,我们把每个人带的零食全部拿出来,一起分享着,一起欢笑着。中午休息时,我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我们的动物学老师也有一颗童心,和我们一起玩谁是卧底。在一轮轮投票和一次次发言中,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开始了我们的汇报答辩。

一页页精彩的PPT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份份精准的数据单让我们眼前一亮,一个个灵巧而又简单的鸟巢让我们赞扬不已。原来小鸟还要再这总环境下才能出生,才能生存啊,原来鸟巢的结构是这样的啊……在课前的十万个为什么仿佛迎刃而解,这些数据让我们惊讶,让我们赞叹。

时间如青烟,被晚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夕阳蒸融了。在欢乐里,时间总是让我们觉得不够用,可是,仅仅是那一瞬间的快乐,在我们心中却是永恒。今天,我们迎着春风来,逆着晚风归,带着对动物的热爱,带着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芒,我们回到了校园,褪去了早上的炎热,让我们带上了知识,迎接明天的黎明。

                                                                                                                           

 


" type="hidden">
  • 分享到: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