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学生走进中科院(四)丨北京中学“战争与科技”选修课开展课外探究与实践活动
来源:本网 时间:2016-06-07 08:25
2016年新学期伊始,北京中学与中科院合作开设了科技英才系列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有六年级的必选课程和六七八年级的拓展课程,涵盖了天文学、动物学、战争与科技等专题领域,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每周二、周三下午,中科院的专家团队、北中的科学教师会共同为同学们授课,为丰富同学们对科学的理解和探究,学校专门设计了科学专题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5月21日上午,北京中学“战争与科技”选修课的同学来到了他们实践活动的第一站——中国科学技术馆和中科院奥运科学园区,开始了一整天的探究活动,这次的探究主题分别是“中国古代智慧”和月球车”。本次活动以数学应用、物理学原理、工艺制作等知识学习实践为主,中科院的两位老师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介绍了科技馆展品背后的科学原理,并耐心细致的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体验活动,同学们在选修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魅力,收获颇多,对后面的学习也越来越期待,相信北中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探究之旅一定会更加精彩!

中科院侧记(一)

作者:六年级  潘屹然

2016年5月28号,我们“战争与科技”选修课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科学实践活动。

我认为这一整天的活动都是围绕着科学性思维来开展的。上午我们去了科技馆,但有同学可能说,不就科技馆么,去过多少遍了,但是这次跟平常的走马观花,玩玩乐乐可不一样。我们是用科学性思维,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科技馆。首先我们游览了“华夏之光”,主要讲的是中华人民的历史,从刚开始最基础的冶铁技术,农耕技术,到了人们能利用水的力量,用自然的力量,来帮助我们劳动和生产。这次我们了解的更加深刻,我们生活是离不开吃穿住行的,还有一个是文化,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把“华夏之光”里的展品做了归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它们。

除了在科技馆里,我们用到了科学性的思维去看事情,我们下午的科学实验课同样也离不开这个科学性思维。

下午呢,我们就登月车来展开研究。这个小车的红外线识别系统,它对黑色和白色这两种颜色识别得最为清楚,所以我们在一张很大的纸上,把黑色的卡纸剪成条状,来铺成轨道让它来在这个轨道上行走。这里怎么体现出科学性思维了呢,我们在铺好轨道之后让小车在轨道上行驶,我们能用秒表给小车计时,而且每次实验必须要超过3次。我们做出轨道之后计时完毕,测试了他能在这个轨道上稳定行驶,我们便给小车施加了难度以及障碍,我们在他行走的路线上都铺上了沙子,这次也同样是做了3次实验,只要小车在原地开始打转,就说明此次实验失败,需要重新再做一次。还有一点,小车及时卡住了我们也不能用手去推小车。我们本身是计时的结果,累加之后再除以三算出平均数。最后一个实验,我们是思考了登月车它在月球上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第一呢是它的材料需要耐寒耐热,可要知道,月球上的温差有最高能达到300度,在月球上我们用的是镁合金的材料,做的全部配件。除了材料以及材质外,我们还得考虑到月球上的各种因素跟地球上的不一样,为了让月球车能够适应月球的环境,月球车的轮子需要着地面积加大。所以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添一个跟原本大小一样的小轮子,进行固定,我们发现它的速度明显的提高了很多。这个就是我对今天的科学实践课的感受,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们需要用到今天学习的科学性思维方式,把这个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科学地去考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中科院侧记(二)

作者:六年级  赵沐天

今天,我们来到了科技馆和中科院学习,收获很多!

科技馆我已经去过很多次了,但以前那叫毫无目的的,这次应该叫主题鲜明的

在科技馆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华夏之光”展厅,主要介绍的是中国的科学发展史。第一个发明就是钻凿井盐,就是把尖状的铁器系在高高的塔上,然后再松开,让铁器掉下去,逐渐钻成井,从地底下采集食用盐。

从科技馆出来,我们就来到了中科院,一起来研究月球车的有关知识。

老师发给我们每组一张纸和一辆小车,小车代表的就是月球车,上面装有光感系统,可疑分辨黑白两种颜色。我们要在白纸上设计一条轨道,把黑纸剪成条贴在上面,让小车顺着黑色轨道走。别的组的轨道设计的都很普通,只有我们组设计了一条复杂的轨道,但由于复杂,所以黑条贴的很不整齐。小车上道了!开始很顺利的前进,但到前面的胶条处开始打转,经过思考,我们发现有些弯道设计的角度太大了,以至于小车不能通过;还有沙子导致小车打滑等问题。坚持就是胜利,经历了很多次尝试和失败,我们最后成功的修改了这些问题,小车顺利通过!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坚持!

 

 

中科院侧记(三)

作者:七年级  聂宇枞

这周六上午我们参观了中国科技馆,在那里我们由一位中科院的老师带着我们认真的参观了一层:华夏之光。我们总共分了五类去学习:衣,食,住,行,文化。其中涵盖了工业,农业,医学等等,从山洞到地穴,地穴到楼房。从步行到骑马,到三轮车,到自行车,再到汽车。华夏的文化,工业历程被我们尽收眼底。随后我们参观了第二层,我们由一个七年级和两个六年级为一组进行参观,我和马铭泽和赵沐天在参观完关于人类的起源,莫比乌斯带的展览后去参观并体验了“斜的屋子”,在那里体验了“斜着”站而不摔倒的感觉。

下午,我们在中科院吃了饭,并上了一节关于月球车的课,我们分别从地面和轮胎两个方面进行了三次探究实验,了解了一个月球车要想在月球上行走所需的必要条件。其中最让我们感兴趣的便是关于地面的实验了。我们在已经在用黑胶带铺出一条路的白纸上洒满了沙子,拿手把沙子铺成高低起伏的样子,以模仿月球上的丘陵,再把月球车放到上进行行走,当看到我们的月球车历经艰辛的走完了全程,我们激动的击了一下掌以表祝贺。随后记下了数据。

回到了车上,我们开始回忆这一天的旅程,科学馆的参观令我们敬佩,并为自己的祖国自豪,在中科院,我们了解了月球车的奥秘。这一天,很充实并冷人难以忘怀。

 

 

中科院侧记(四)

作者:七年级  初敏行

 

这个周末,我们来到了中国科技馆和中科院参观学习。我们首先抵达了中国科技馆。

我们参观的是一楼科技史展厅,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离不开科技,没有科技就没有发展。我们参观了古代铸造青铜,可以用几块石器铁器组合成编钟等打击乐器。通过天然的洞穴,齿轮等制作出纺织品丝织品,食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衣食住行都是用双手创造出来的。从山洞到摩天大厦,从衰落到兴盛,从简单的弓箭到赫赫有名的核武器。将来的我们也将用这双手和科技的思维改变世界。

第二展厅为们诠释了物理,生物的思维,一些课堂上学过的声音,细胞,神经等都可以活学活用了,不管是七年级还是六年级都可以清楚的理解所学习的东西,七年级对六年级的辅导无微不至,学习了华容道,九张算数里面的知识。参观完已正午十分。

美餐和休息后,我们进行了下午的学习,我们的主题是月球车。进行了单一变量实验。地质材料,轮胎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实验结果,需要大家去认真思考倾听。

一天的学习过后,大家都已经非常疲劳,但收获颇丰,真是不虚此行。

 

 

中科院侧记(五)

作者:七年级  张歆翊

迎来清晨的朝阳,我们踏上了中科院的大巴,满面春风的我们, 来到了中国科技馆。

一开始,老师把我们集合在一起,问了我们一个犀利的问题:"来到华夏之光这个展厅,你们一开始会想到什么",我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老师由我们远古先民的穿衣打扮联系到了食物,还有住宿条件,在我们激烈讨论中,老师不断的发散我们的思维,来让我们通过讨论了解到更多,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了一个表格,上面分为几类:衣,食,住,行,文化这五个方面让我们在参观当中能够带着问题去思考,当我们看到一架水利纺车的时候,我们都先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可老师却告诉我们,当我们第一眼看到事物的时候,首先我们应该想到的是,这是靠什么来作为动力的?它的用途是什么?怎么运动的?于是,在后来的参观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带着问题去思考,如果第一印象没有想出来的话,老师又让我们看一看介绍,于是,短短的一个华夏之光展厅,我们在里面竟然参观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连我们都感到震惊。我感受到了原来发散性思维是可以让我们在一次普通的游览中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二层的探索与发现展厅。我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开始结成小组,进行自主独立的参观以及学习。我们最主要的参观内容主要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天文地理方面。我们看到受精卵的发育过程,我们看到了神奇的莫比乌斯环,我们看到一条直线是如何完美的跨过曲面而构成一个双曲面图形的过程,这点,令我感受颇多。我们看到了许多知名的科学家:像达尔文,牛顿,伽力略等。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

中午的时候,我们离开的科技馆,前往中科院进行上课,这次我们的课是关于月球车的,就像上午一样,老师一开始就问了我们:"请问月球车是干什么的"同学们则开始众说纷纭,给出了许多答案,老师这次其实只是一个指导作用,真正管理实验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了两组对照试验,老师提醒我们巧妙的用沙子模拟月球的环境,进行了对比试验,也得出了结论。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的活动很有意思,让我意识到了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也让我体验了不一样的活动之旅。漫步在午后的坝河河边,吹着凉爽的风,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天的美好场景。

 

 


" type="hidden">
  • 分享到: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