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游学旅行日记(三)
来源:本网 时间:2016-09-28 17:52
2016年7月22日

任九宁写于奥地利维也纳

美泉宫,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座哈布斯堡家族的宫殿。它极尽奢华,不知花费多少钱才能建成,其奢华程度仅次于凡尔赛宫。从它建成以来一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其间,许多哈布斯堡家族的著名人物都在此居住,最著名的,当然是茜茜公主了。

美泉宫的景色,着实令人着迷。一座巨大的美泉宫,前后配着花园和喷泉,后方渐渐隆起,形成一个山坡。哈布斯堡家族在坡顶建了一栋建筑,在其上观看,美泉宫方圆1千米以内的房屋,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个山坡俨然是维也纳的一个高坡。美泉宫内部,装饰奢华,贵重的木质墙壁镀着金,每一间屋子都有名贵的油画,就连角落中的小厅也不例外。更令人惊讶的是,美泉宫中更是收藏着许多中国风格的艺术品:屏风、壁纸……虽然不是登峰造极的作品,但仍然十分精美,制作这些器物的人一定技艺超群。

今天看到美泉宫,才明白它到底有多么美丽,然而,如果这个美泉宫完完全全是200年前的美泉宫,那恐怕连最好的科学家都会大惊失色了。在美泉宫中,镀金与刷金的墙面让整个屋子蓬荜生辉,红色的地毯鲜艳如火,金色的条纹丝毫没有暗淡的样子。整个美泉宫一尘不染,整洁漂亮,就连本该坏掉的木质器物,也没有一丝裂痕,就连水晶镜子也光亮清洁,明亮得如同新的一般。没错,在这么多年中,若是丝毫不移动清洁所谓“文物”,是不可能使其保持这样完好的。实际上,如果不及时对这些文物进行修复与改造,我认为,是不可能使其保存下来的。

所以,问题出现了。文物究竟该不该修补?什么样的文物可以进行修复?这些问题,不仅在我们的阅历课程中多次提到,更是成为了中国学者们的一个难题。若是修复了,利用了现代的技术,文物还是文物吗?文物接受了现代的技术,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很明显,美泉宫的这些物件跨过了这两个问题,接受了修复,保持了自己的光芒。然而,许多文物要不然无法进行修复,要不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行修复,导致文物的光芒越来越暗淡。修复不修复是一个难题,又该怎样解决呢?美泉宫的物品为什么可以进行修复呢?


张简写于奥地利维也纳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今天上午的四个小时一直在车上,我们穿越了大半个奥地利,从萨尔斯堡直达维也纳。这一路上,必然也经过了四个小时的美丽的风光。绿草如茵,树林葱茏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其实路上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是那些零星分散的房屋,点缀着的牛羊,闲散漫步的牧人,总觉得他们其实不属于风景,而是属于一种当地的人文。

我总感觉欧洲的乡村和中国的乡村有什么不一样,却怎也想不出来,今天目光投向窗外时,总算想出了答案。中国的乡村也是朴实简单,可是却没有欧洲这般干净,扩大的草原种着床架,隔几百米总有一辆户人家,但除了房屋其他什么都没有,这里的房屋也更干净一些,没有多余的那些让外表看起来不好的杂碎,也许这也就是除了房屋造型以外的一大差别,而这些差别也就代表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中国的村庄各家各户聚集成村,互相串访做客,每天都是热闹的、温暖的,村里田里也是一种大家庭的样子;西方相隔数里,各自生活着,虽然少了许多趣味,但简单大方也干干净净,给人一种宁静幽雅而闲适的画面。

看多了自己的文化,总会去体验不同的地方的不同习俗,而渐渐喜欢上了非自己故乡的文化,但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这方水土养出的人就是这样的性格,而长大以后过度适应别的文化以后也就会发现,故乡永远是最美好的,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最温暖的,最好的人原来总在我们身边。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深的思考在心中,最好的人在身边。

 

#代价与获得,一环扣一环#

今天前往维也纳,参观了这里的美泉宫,这里,也就是茜茜公主---伊丽莎白·欧根妮嫁入的地方。在之前,我们看了《茜茜公主》这部影片,可以说,我喜欢茜茜公主的性格,也喜欢她传奇的经历,更喜欢她对于丈夫坚贞不渝的爱情。

但是后来我们参观了美泉宫,美泉宫中有许多房间,每个房间就配了相对应的讲解,讲解不仅仅对于美泉宫中家具与艺术品的描述讲解,还有许多对于伊丽莎白与她丈夫弗朗茨的经历介绍。令我惊讶的是,伊丽莎白并不爱她丈夫,并不对婚姻忠诚,反而,她讨厌婚姻的枷锁,于是她才会到处旅游,并不是为了养病。同样,伊丽莎白并不是那么友善与公平,由于自己很年轻就被迫嫁到了皇室,她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偏执的,因为缓解国家之前的矛盾,伊丽莎白将自己的女儿一个一个嫁出去,但她最偏爱的女儿却是给予了充分的自由。

一开始的时候,我惊叹皇室的华丽,惊叹里面镶嵌在被墙上的金色花纹,惊叹做工极其精致的珍木家具,惊叹那青花瓷纹饰那中国风的精美。虽然我并不羡慕这些荣华富贵,但是我总觉得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东西会给人快乐与自由。因为这都是经济基础。

但其实,听闻茜茜公主的经历与生活,我慢慢觉得,皇室是一道枷锁,卡住了人们的思想与精神:伊丽莎白能如此幸运嫁给国王,但是却走进了爱情的枷锁;伊丽莎白能享有荣华富贵,但她步入了人生的枷锁;伊丽莎白有着太多荣耀光线,但她却承受着烦恼的枷锁。因此,她抑郁,她节食,只为了保持这种世人羡慕着的荣耀。

她收获着太多,但又付出着太多,不同于那些人生赢家的是,他们先付出再收获,而她先收获再付出,这种付出与收获是她不愿意的,也带给她痛苦。

但世界就是这样,代价与获得,一环扣一环。输的越多,赢得越多;相反,“赢”的越多,“输”的越多。

2016年7月23日

李欣桐写于奥地利维也纳

来一座城市,可以不去品它的美酒,可以不去尝它的美食,甚至可以不去望城市的美景,但一定要去的是博物馆。博物馆是当地人民的文化瑰宝,而今天我们就访问的就是维也纳自然,和艺术博物馆。在自然博物馆中大多陈列着动物的标本化石和一些矿石,而艺术博物馆中主要是画作,也有来自希腊,埃及等地的部分文物。

在这两个博物馆中我们进行了学习单的填写,在楼层中寻找相应的展物,并根据提示回答问题。首先来到了自然博物馆,刚一进门大家就都热情满满地开始了活动。虽然在寻找展位的过程十分地好玩,在各种栩栩如生的标本中穿梭。但等终于完成学习单时,大家都松了口气,终于有时间慢慢的去参观了,但这时距离集合的时间已经很近了,并且都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了。所以大家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在附近的房间里转了转就离开了,算是一种遗憾吧。

接下来的艺术博物馆也是如此,同学们都忙碌地寻找着目标,等全做完后,连展区都没有仔细的看,就离开了。我认为虽然这样的活动十分的有意思,但博物馆终究是属于安静的场所,人们在馆内应该轻声慢步,而不是在里面大喊大叫,重重地踩在木质地板生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引来周围游客的频频皱眉。而且除去要学习,观看,欣赏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圈博物馆看下来别人一问你看到了什么,除了学习单上面的图画,其他什么都不记得了,再过了一会学习单都不记得了……来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有一些任务固然是好的,但如果是为了做任务而去逛博物馆就不对了,要把学习的方法和心态端正,任务不是一切,自己在欣赏时有新的发现,学到新的知识就可以了,不用纠结在细微的细节。同时欣赏也不是一切,不可盲目的在博物馆中走马观花,要带着自己的想法去看。想法,发现美的眼睛,有了这些之后,你需要的就是认认真真地去欣赏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艺术瑰宝了。

在走完两个巨大的博物馆后,大家都已经累的不行了,但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史蒂芬大教堂。它位于老城区的中心,也是我们之后开始维也纳老城之旅的重要地标。在走之前,老师发我们三张地图,并标记了餐厅的位置,让我们5:40之前过去。其他学校的同学们都有自己想去吃、买的东西,商量了一下就出发了。我们九个人也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去了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那么下面问题来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到底在哪里?经过Roben的指路,我们终于出发了,但等我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道达后才发现来错地方了!又走了一个小时,终于到了但今天音乐厅没有开,让我们感到十分的遗憾。在路上我们不停的抱怨路远,抱怨带路的人,抱怨是谁出的主意要来这里太多的声音让我们没有很好的欣赏到维也纳老城区的街边风景。当我们停下来后才发现,实际上指的我们称赞的建筑,景色有很多。人不该过多的抱怨,操心过多的事情,活在当下,去欣赏属于这个地方独特的魅力。

我们的旅行已经进入尾声了,让我们继续以美丽的心情去享受最后两天的风景吧!


2016年7月24日

体验——博物馆的完美收官

张歆翊写于德国慕尼黑

在我们倒数第二天的旅行里,经过一个上午6个小时的车程,大家重新打起精神,来到了德意志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非常大,估计粗略看也得两天,如果每个介绍展板都看的话时间就更长了(至少一半的展板只有德文)。我首先看了航海部分,从最早的帆船,到后来的蒸汽船,最新的游艇无所不包。而且展品非常有深度,例如1:1的船舱房间,各种绳结,起吊用的棘轮机构实物,各种发动机,螺旋桨的实物及相关技术的互动模型、各个时代的潜水装备(有的很接近蓝鳍金枪鱼)等等。另外展厅的的大量空间被一些实物展品占据,例如早期的蒸汽船,当年的U1潜艇及其鱼雷等等。 总之逛这个博物馆需要很多时间,如果半天的话勉强能粗略的看完航海部分。而且我们还要一直完成任务单,所以时间就更紧了。

令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采矿区,首先博物馆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矿井的环境,让我们身临其境,能深刻感受到采矿区的黑暗与恐怖,并且让我们感受到了采矿人职业的艰辛与危险。既有可能因为没有氧气而窒息,也有可能因为矿井坍塌而死亡。在德意志博物馆里,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在这里面不仅有能源方面的新型科技,也有古代人类的发展史。在倒数第二天的行程里,算是给我们了一个完美收官。

2016年7月25日

终章·心灵之旅

侯佳骐写于德国慕尼黑国际机场

最终,我们来了。最终,我们走到了旅程的最后一站。最终,我们离开了。我们总在暮色中匆匆的赶路,来时是此,去时亦如此。 这段旅行中,无论你收获了什么,无论是陌生人的沟通之路,还是异域环境的相处之道,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像刚刚明白这段旅程的意义,我们就结束了。对于旅行的终章,总不愿去倒计时这段难忘的旅程,更不想再去回首这一段经历。回到最初的起点,回到德国,此景没变,此情却变。叹,这段旅行并不是我最初所想。望,终将四散的我们又会经历什么。随暮色,淡去...... 

旅途的最后一站,是慕尼黑。敲响了十二下古钟,意味着这是终点了。拖着疲惫的身躯,我们来到了德意志博物馆。来到博物馆之后,所有的疲惫都被一扫而空,琳琅满目的陈列品,好玩的机械,无数个按钮与活动都让人眼花缭乱。这里的博物馆不同于国内,国内的博物馆都用着标准的现代化摩登建筑,玻璃,金属是整个外形的特点,馆内同样分为无数个板块,也同样有供孩子们体验项目,可是这座德意志博物馆中仿佛囊括着世间万物,从化学能源到物理的光电学,从孩子们平时玩具中的机械原理到科学史的发展。我们被这些科学家们的成果,被这些科技所淹没,或许现在的我们还不知道,科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可是它引领着我们的生活,带着我们向前进!在博物馆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博物馆中有一个有关Mine矿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展示着煤矿的挖出过程,成份,以及应用。展示被放在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让我们身临其境一般,地下的空间,气味都与真正的矿洞没有差异,反而更加清楚真实。这样的科学,是幽默的,是清晰的,是严谨的。这次旅程的开始与结束总是巧合地而又故意地相似。从科技回到科技,改变的早已不止这些。沉醉于德国科技技术的我们,喜欢跟着讲解的老师一字不落的听着,也喜欢趴在展柜前挑着那些看得懂的词汇一点点猜测这是什么。朦朦胧胧中却学到了太多,堆积在心里,成为回忆。

这次旅程,实在太美。欧洲街边随处都是艺术,风景与建筑交汇,随便一看就是一种很美的景象。欧洲的生活也是艺术,他们生活得惬意而舒适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慢慢来,慢慢的来。不想匆匆赶路的我们,匆匆的,忽略身边多少风景,多少瞬间。只是略过了,忘记了,失去了。欧洲的艺术史博物馆,虽并不以音乐为主题,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音乐。这是在维也纳,探访那金色大厅,各色钢琴小提琴演奏会,莫扎特的曲目似乎早已变成了习惯,放着放着,融入风景。你也知道音乐之声吧,漫步在米拉贝尔公园,早与晚,都有感觉。那就是一幅油画,而我们早已是画中的人。拉着你坐在绚丽的喷泉旁边,看着天上的云一点一点的变化,背后的水声慢慢地冲刷着,一天天的刷去,没有感慨,可能就这样吧,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欧洲的绘画,总让我记忆深刻的几幅图 ,并不是它画的多好,因为在这些画里,感受一段故事一段历史。他们都很有含义,富有美而细致。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悠闲自得的,有这各色的爱好,但带给我们这些旁观者的人,却是一番意境。

这是在去机场的路上,走着走着,下雨了。迎着车向前开的方向斜着打下来。我们九个人,都不舍得闭上眼睛,最后一次看看这个城市了。我在想,也许我们九个人像一场倾盆大雨,落在了一起又各自离去。而我们再聚到一起又是多久以后呢,我们还怎么才能在一起玩闹呢。天空放晴,雨滴消散,城市也变得模模糊糊的、琢磨不透。怎么也不想说出再见,是我爱上这里了。一座城市。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满满的都是遗憾,因为枪击案行程取消,因为利益冲突朋友疏远,都说最好的风景在路上,所以我愿意去闯去闹,我喜欢漫步在每一个大街小巷,也愿意坐在车里,静静的看着风景。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最初的我们生活在惬意,现在的我们每天不停的奔波,告别了德国先后来到瑞士与奥地利,途径列支敦士登,越来越快的行程让我们越发的感觉到时间的紧迫,旅程中的日历总有鲜活明亮的数字,拒绝着,不舍得,迎来了最后的旅程。跟随着莱茵河旁的小道,环绕着阿尔卑斯山山脉。瑞士卢塞恩河一段惬意和德国天鹅堡如梦幻童话,也是列支敦士登多彩的邮票和前往艺术国度奥地利。穿梭山脉河流间的国家,风景如水墨画般的梦幻。艺术自然界结合而陶醉。我们已经走过了四个国家以及很多的城市,一幕幕仍记忆犹新,存在着那么多留恋与不舍。弗莱宝小镇的老奶奶总是笑眯眯的给我们准备好糖果;沿途中那些隐没在山水中如墨画般的小镇,太多太多无法忘却的瞬间,留存着暖与甜蜜在心中。我说过我希望最美好的记忆都种在最心底。我也很开心,因为我真的做到了活在当下。每次的旅程对我来说只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旅程还长,另一个是:就几天了。很幸运,我珍惜着每一天,不愿让每一天的我留下遗憾,也就是这样,这趟旅行,我满意了,虽有遗憾,也很开心,也在成长。

那天我拿着行李,背着背包踏上了我最喜欢的城市,我最期待的地方。你说这里发生了枪击案,一个星期发生了四起事件,行程取消了,我期盼的城市观光,取消。起初的我有着很多的抱怨,我讨厌那些不让我去的家长不让我去的老师。昨天,我独自趴在窗前看着窗外,这里的云总是两层的,底层离我们最近,住在高处的我们总认为他们触手可及,实在太近,你说那是天空之城,也只有在德国了吧,我在想德国的天空上,是不是真有所谓的天空之城呢?高处的云很远,坐在飞机场也不一定能感触得到,但他们很漂亮,总是浅浅的颜色,有距离产生了美。它们淡妆浓抹总相宜,各有各的美。看着看着,好像并不是那么的烦躁。既然上天安排了我以这样的方式与慕尼黑见面,何不珍惜?我出去在大街上走走,也未必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这是最完美的一天了,在欧洲的我,最想的就是这样,漫无目的的走走吧,想象着、发呆着,便不虚此行。

这次旅行安排的那么有心机,来去的路上都是同一条道,第一天与最后一天的我们都穿着校服,我总能是在想着,那时的我憧憬的旅程是怎样怎样的。是的,时间太短,我们只看到了彼此身上的闪光点,还没有适应彼此的棱角,就结束了。一路磕磕绊绊前行,你说这才是成长,这才能磨练你的意志,我想也是的,面对那些前所未有的问题,留给我的不一定是不愉快,而怎么能在逆境中让身边的人再次找回轻松愉悦的心情,我想我真的在学习。只是革命尚未成功,我还需努力。每个人都有他的棱角,我喜欢圆,是因为它是一个没有棱角的图形,简单却很好看,却从未发现有棱角的你们,也很好看。我记得那时我拍的一张图,九个棒棒糖有着不同的颜色,他们在一起,被绑在了一起,即使不小心摔在了地下,也紧紧相拥。这就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精神吧,一场倾盆大雨,想起了我们九个人,好像一切都慢慢地化解,又为何让自己这样不愉快呢。

人类先发明了旅行,然后又不停地追问,旅行的意义。其实,世间所有的相遇,不是久别重逢,就是后悔莫及。人生如旅,简单点,你打得赢怪物,就收得到礼物。我曾追问这次旅行的意义,我回答自己没有去过欧洲,这并不是意义。时间不逝,圆圈不圆。我曾一直以为这次旅行望不到尽头,也盼着盼着,没想到它竟如此快的结束了,还有太多未完成的事情。我们九个人熟悉着熟悉;陌生着陌生;陌生着熟悉;熟悉着陌生。最后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找到属于旅行的意义,明白成长的道理,亲爱的大家,我真的很喜欢你们。感谢你们。只愿最美好的种子都种在记忆里。再见吧,欧洲。模糊的城市一种模糊的夜景下,目眩的人们离开了。


Albert 赵子暄写于德国慕尼黑国际机场

As we traveled from Vienna to Munich, we are nearing the end of our trip. Along the way, I have seen trust and confidence, bravery and friendship, adventurers and challengers, there was laughter, and there was screaming. Sometimes when I close my eyes, I can still see the smiles on our faces when we were standing in line for Silver Star and Blue Fire, and everyone was wearing their"I'm very scared but I'm gonna hide it with a smile" face. I can still remember our screams of excitement as the roller coasters plummeted towards the ground or turned upside down.

The last fourteen days were some of the best times in my life and I don't intend to forget them.


" type="hidden">
  • 分享到:

友情链接
Baidu
map